张副校长是学校的语文老师,这几天的听课评课一直是她在帮我安排。昨天听完她的综合实践的试教,我们一直在办公室磨课到几乎整个校舍的老师都走空了。
张老师四十多岁了,家里三个孩子,却主动承担了县里优质课评比的任务。老师们都了解,每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涅槃的过程,但同样的,也是一次痛苦的过程。讨论这节课时,我们几乎将之前的框架全部推翻,并且加入了很多需要制作的教具。说着说着,我也觉得,这会给张老师带来很多后续的工作,无形中给他增加了更多压力。比赛时间在下周一或周二(抽签决定),这就意味着,在这两三天时间里,张老师还需要磨两次课,结束时,我说,张老师,会不会改动太多,要不要再简略一些?张老师想都不想,说,没关系,趁着没退休,还能再拼一拼!
晚上,张老师一直在微信和我联系,这样做表格可以吗,板书这样设计合适吗……这样对待专业的态度让我这个教龄才七年的年轻教师自惭形秽。教师的成长不在于年龄,也不局限于区域,资源,主观的意愿往往是决定性的,只要想学,时时处处都是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