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的世界》第9集里有这样的描写:“刚走出屋被吹歪的银蕨树叶扫到鼻子的你意识到风很大,那些在天上同样被无形的力量驱逐的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促地流转着,在地面上形成了如飞鸟般掠过的阴影。”
银蕨(silver fern)又称银叶蕨(英文学名Cyathea dealbata)是一种生长于新西兰的蕨类植物。新西兰是蕨类植物的宝库,许多蕨类植物甚至可以生长为树木大小,银叶蕨就是其中之一。银蕨高度可达10米以上,但通常匍匐生长。其叶子长度可达4米,而背面呈银色,因而得名。
它所属的桫椤科,曾经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在地球的历史上近2亿年。
大家都知道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距今约2.7亿年前的【银杏树】对吧。但你们未必知道在【银杏树】还没有出世的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蕨类植物就是地球上的【统治者】了,高大的蕨类树木,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种子蕨等覆盖着地球表面,高20~40多米的大树比比皆是。
地壳的变迁,将多数蕨类树木都埋于地下,成了我们今天的煤碳。我国华北大煤田,主要就是由这些蕨类树木的残骸变来的。到了中生代的侏罗纪(1亿多年前),随着巨型爬行动物恐龙的兴起,这时蕨类中桫椤这一枝也应运而生。
由于侏罗纪时的气候已变得温暖、潮湿、所以【桫椤】也长得更高大挺拔,一般都高达20多米,它们的叶子都生长在树干的顶端,好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这也刚好成为长颈龙的美味食品。
不过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让恐龙这种巨无霸为如今天人类的崛起让开了道路。
而高大的桫椤科植物却在地球上的一些温暖潮湿的地区延续了下来。比之现存的大多数矮小的草本蕨类植物,桫椤目自然可称得上蕨类王国中的巨人了。
桫椤作为现今仅存的古老木本蕨类植物,在科研及考古上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极为珍贵,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桫椤(树蕨),一般高3~4米,有的也可达8米。在一些热带雨林及新西兰和南太的岛屿上,桫椤仍十分茂盛,最高的可以长到25米以上。
地球上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万2千多种,我国境内有2000多种左右。
蕨类在植物学上属于高等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叶片形态相似度很高。因此想识别具体的植物通常比较困难。
蕨类植物通常不开花、不结果、没有种子,靠分生孢子繁殖。
说回我们今天的主角:银蕨最初由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命名为“Ponga”。银蕨因其叶子背面为白色当弯曲到某个角度时,银蕨的叶片会吸收月光,照亮走出森林的道路为迷路的人指引归途,因而成为毛利人(Māori)的信仰对象。
银蕨在NZ是很常见的植物,之前听说政府都会为新入籍的人准备一颗银蕨树苗,所以在一些家庭的花园里看到这曾经是恐龙食品的植物就不足为奇了。
银蕨也是如今新西兰的象征之一,是新西兰国徽的组成图案。
根据毛利人的传说,银叶蕨最初生长在海里,毛利人中的猎人会用银叶蕨白色的背面寻找回家的路。
“Ponga”(音译为“庞伽”)是新西兰土著人(毛利人【Maori】)给银蕨起的名字。
这种蕨类植物的银色底面可以反射月光,因此毛利人会通过卷起叶子来标记他们穿过森林的路径以引导他们的道路。
在毛利神话中,Ponga 蕨类植物代表着新的生命、成长、力量与和平。
当然对于我这个爱酒人士来说还有一款同名的 NZ【长相思】推荐
【长相思】(法语:Sauvignon (野生) Blanc (白色),又译白苏维浓翁、)是一种绿皮葡萄品种,源自于法国的波尔多(Bordeaux)地区。长相思葡萄酒,适合稍微冰镇后,与鱼和奶酪搭配食用,尤其是山羊乳酪。
长相思葡萄酒也是第一批用旋转瓶盖出品的葡萄酒,尤其是在新西兰生产商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注意酒瓶上的画同样是银蕨叶。
此外,Ponga 激发了毛利人的冒险精神,体现了对发现和旅行的热情,鼓励我们超越日常视野,这点就有些像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节了。当然这种浪漫是我之前讲过的浪漫主义,其源头来自于18世纪的德国。至于国内甜到哀伤的浪漫就见仁见智吧。
或者举个国人都能接受的例子吧,《天使爱美丽》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电影中的女主所持的反叛精神就来自于,现实主义的坟岗上开出的花——浪漫主义。
关于银蕨要讲的还很多,今天先开个头,那就下次再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