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手上的一个泥饼对折,它没有裂开,顿时,我心里兴奋极了,这意味着我找到了可以做陶的黏土。
七月的最后一周里,我来到了石城自然学校,参加了一个特别的夏令营——陶营,我们会体验做陶器的全部过程。玩泥巴,谁不会,谁不喜欢呢?我好期待呀!
营期开始后,我才发现用泥巴做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要去找土。今早,我们在山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找到了能塑形的黏土。它们主要是绿色的,因为含矿物质较多,所以黏性很大。
我们不再是娇小姐,而是变成大力士,把沉甸甸的黏土拎回营地,进行制土。我和伙伴们把陶土掰成小块,放到太阳下面暴晒,晒干后敲打成粉末。场地上响起“咚咚咚”的交响乐,尘土飞扬,我们又化身为蒙面侠。然后再把泥土放到水里浸泡一天。最后把稀泥晾到可捏的湿度就制成了。
我们用软软的黏土捏出了自己心仪的作品,大家都是艺术家。我做了三片叶子,上面有叶脉的拓印,这花纹可是独一无二的哦。这是营期里最享受、最舒服、最灵光闪现的时刻。
用泥做的东西要进窑来烧使它们变结实。而亲自参与烧窑,这种机会很难得的。我们去准备烧窑需要的柴,山丘上、树林里、柴棚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和加工木材的声音。渐渐的,木柴堆成了小山,今天的活儿干完收工啦。
到了烧窑的时候,导师点着香火,点燃了窑炉里的柴草。我往里面放了一些木柴,祈祷烧窑顺利。一阵风吹进炉子里,“啪啪”的,火烧得越来越旺。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由于雨季柴火潮湿,到了傍晚7:30分,已经烧了五个多小时,温度迟迟上不去,只有两百度,而正常情况下,应该要到三、四百度,眼看木柴不够了,大家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是否要去捡柴,还是放弃烧窑。虽然这时天已经黑了,但是我们15个女孩异口同声地说:“去,再拼一把。”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找到了足够的柴。又守夜到凌晨三点,火温终于升到了823度,这是一次全新的记录,我们为此欢呼雀跃。
开窑后,有的陶器碎了,但是大部分完好无损。我把自己做的陶叶拿在手中,它变轻了,也变坚固了。我亲历了一块泥巴变成陶器的全过程,这令我惊叹,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我们的成长也是这样要经过这样一番锤炼才能变成一个好器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