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的气节都是那么的傲然。它如寒梅一般,在凛冽的风中傲然挺立;它如山岳一般,在幽然的黑暗中肃然屹立,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即使是在那个遥远的周朝初兴,即使是在近在咫尺的新中国诞生,即使是在那个黑暗的北宋末年,即使是在悲惨的南京屠杀,中国人的气节都未曾消逝殆尽。伯夷、叔齐、两个商朝士大夫在商朝被灭之后,拒绝接受周朝的爵位,隐居首阳山,最终饿死,这才有了“不食周粟”这个成语。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愚忠。但我认为伯夷、叔齐两个人身上仍散发出一种凛然的气息—气节。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上传来了厚重严肃的声音:“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即,天安门广场上掌声如雷鸣。里面透着中国人民挺直脊梁时的骄傲,透着中华民族站起身子时的自豪。里面饱含中国人民击退外敌时的扬眉吐气,充斥着中国人民打败内叛时的重现光明。那一刻,中国人的气节得到了诠释。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忠诚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烙印,不屈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象征,坚强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信仰,那一刻,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胜利了!”
北宋末年,那个印在中华民族大脑最深处的黑暗时代——靖康之耻,永远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梦靥。但是有一个人始终没有放弃信仰,他就是辛弃疾,也许是从那句著名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开始的。他青年时,曾经单枪匹马闯入敌营,生擒叛将张安国,这也成了他一生的得意之作。他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能够冒身死之险闯入敌营,而他的爱国气节正是勇气的源泉。他死前,曾大声喊道:“杀敌!杀敌!杀敌!”他忘了自己的儿子,却忘不了他那金瓯无缺的梦!
中国人的气节从不会消逝,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信仰,它是龙的传人们记忆深处对国家的爱与自豪。今天,每当我听到英雄的名字时总会热血沸腾,我知道那是中国人的脊梁,那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