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中一直和英语打交道,身边的朋友总是问我如何才能学好英语?也有很多人和我抱怨“英语真的好难学”!
英语,真的这么难吗?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的英国朋友,他认为“英语不但不难,而且还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
因为无论从句法,还是单词的词性上,英语相对于法语或者德语要简单得多……
法语每背一个单词就要记住是阴性还是阳性,不一样的阴阳性对应不一样的动词变位。如果一个单词的词性搞错,就会导致动词变位出错,从而单词所在的整句话都是错的。
而德语就更难了,它的单词词性有三种,除了阴阳还有中性……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中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学英语好难呢?
1.教材
我们所用的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偏重于语法,有时甚至脱离实际……
这就很好解释了一些学生笔试成绩很高,但依然不敢开口,或者即使开口,也无法顺畅地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语言交流。
相较于我们的教材,老外学习汉语时,他们的教材是偏向于生存汉语。就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于学生的实际运用。学生们学起来更有针对性。基本学完一课,就可以马上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比如,这一学期,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第一课是自我介绍。里面涉及的语法不多,难度在于词汇方面,如何记住国籍、职业,学生大多会有意识地选择记忆和自己相关的词汇,至于余下的单词,他们只做简单了解,或者知道大概的意思就好。这样就减轻了他们记忆的负担,以及学习的压力。
一般一套(也就4本左右)对外汉语教材学下来,基本的汉语对话就没有问题。
整套教材学下来,大概需要多久时间呢?最多也不会超过两年。有些学生如果一周课时超过6小时,学习的周期就更短了。
对照我们国人学英语的时间呢?一般都超过10年。可是真的掌握了嘛?真的可以运用自如了嘛?
有多少人学了所有的语法,最后还是不知道怎么用?有多少人背了几万个单词,可是正真派上用场的又有多少?
教材与实际运用的脱离,不但浪费很多学生的宝贵时间,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低效率的教育模式,是值得许多教育界同仁进行反思的。
2.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们学英语更多地是为了考试,为了升级,所以学习总得来说还是被动的。
当学习一个语法,一个单词时,更多会去考虑考试时会遇到的考点,至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不会有过多的涉及。
同样,因为需要应对考试,很多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不频繁的单词依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背诵,但很快就会忘记。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感觉很痛苦,一次又一次地背,一次又一次地忘。好像英语就是这么难记……
其实如果我们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只记和自己生活有关的单词,只学现实中经常用到的语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更注重实际的交流与应用,那么学英语就不再枯燥,反而事半功倍。
其实,英语真的不难,至少相对世界上大多数语言而言。
相反,我们的母语——汉语,才是世界上几大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既然老外都有勇气来挑战这门很难的语言,我们在学英语时又有何畏惧的呢?
一定要先建立起信心,摆正自己的心态,花更多的时间在实际运用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学好一门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