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国遗产的继承人
乾隆皇帝具有爱新觉罗家族优秀的基因: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力,无比精明的头脑,难以遏制的进取精神。在康熙皇帝初次见到他时,就被他清澈的眼神里流动的灵气与沉静,动作的敏捷得体和不慌不忙所吸引。随后要了弘历的八字,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身旺”.随后康熙帝将弘历养育宫中,对于皇孙来说,这是极大的恩典。在随后的围场打猎中,康熙帝用火枪击中一大熊,以为已死。再让弘历前往补射时,孩子迟迟不动。当孩子回过神来策马预射的时候,大熊也突然翻身。幸好康熙反应灵敏,又补射一枪把大熊打倒在地。这似冥冥中有天意!康熙帝对和妃说,这孩子的命真是贵重,比我福气大,随后指明要看乾隆的生母,并边看边说,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
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利落干脆,很少拖泥带水,短则三天,长则一周,或许是特殊体质的遗传。雍正帝死后,早已秘密立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弘历的痛哭是真情实意,痛快淋漓的。但是随后便转变了帝国的航向:驱逐道士,信奉儒家正统思想,给父亲的兄弟政敌平反,争取官僚集团对自己的效忠,宽大带下,赢得人心,行仁义,化严为宽!
二.盛世的保障
历代王朝最大的敌人不是起义者,不是异族,不是灾荒,而是官僚集团。乾隆皇帝的智商,情商都是寻常帝王所难及。他深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母亲,外戚,友情,太监干政,官僚,朋党都是皇帝防范的对象。
坐在世界之巅的感觉是语言无法形容的,那几乎就是成为上帝的感觉。
三.统治风格巨变,孝贤皇后之殇
她独一无二,仅仅因为他是第一个,第一次永远是最美好的,她不可复制。富察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并不容易,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天道忌全”,特别完美的事物,总有特别不完美的一面相随,一旦一个人感觉自己太幸福了,那么灭顶之灾就可能从天而降。
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安慰是可以早日见到你。
父亲在位恰好13年,对于13这个数字,抱有不祥的预期,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儿:一件事是金川战争,另一件是孝贤皇后去世。
宽大必然有宽大的弊端,官僚主义具有深刻的奴性,这个集团的性格是蹬鼻子上脸, 给脸不要脸。你对他们越宽仁礼貌,他们对你就越不客气。皇帝希望他们以勤奋的工作, 来辅佐自己的宽大仁政,他们却越来越懈怠。
专制权力运作的真谛是: 皇帝一个人是主,其他臣民都是客。寄希望于官员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希望君臣共治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儒家理想是空言.对官僚的打分越来越低,把他们准确定位为奴才,抛开了宽大仁慈的面具,由儒入法,抛弃了以礼治天下,拿起了屠刀和鞭子。皇帝明察秋毫,洞悉情伪,大臣谨言慎行,唯命是从。
四.权臣的结局。
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自私性,使君权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和防范心理。
张延玉有过人的才华,办事非常勤勉,为皇帝不惜心力。是大学士张英的儿子,深知为臣之道和保身之术。身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柔与顺。总结做大臣最忌讳之事: 性格过于刚烈,比如比干和海瑞;做事过于讲原则,比如岳飞,不顾及帝王心理隐私;权力过大,不知谨慎;好名。
张廷玉名言: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做官做到极致:身世三朝,功名利禄达到极致,张士一门也安排得妥妥当当,仕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安降落,不然也是春秋大梦一场。
俗话说惺惺相惜,精明的人最排斥的就是和自己差不多精明的人,皇帝和张廷玉都是极为世故的,玲珑多窍之人。皇帝一眼看出他身上的巧和滑。
五.盛世之巅。
乾隆皇帝的雄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在清代帝王中首屈一指。对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都很感感兴趣,学会了蒙古语,藏语,回语,利用语言优势,对准格尔问题看得很深很透。
人心狃于久安
严行剿杀,种族灭绝令。
以回制回,以现代政治家的标准来衡量,乾隆对于边疆问题的处理也是十分高明的。
他的本质是政治动物。
汉,唐,元,都实现了对西域的管辖。但由于距离遥远,风土不同,很难建立直接,持久,稳定的管辖,西域一直是最不稳定的部分,时断时续,时叛时服,直到乾隆才实现了最彻底,最有力的统治。相当牢固,直到晚清,虽然列国对于清朝瓜分蚕食,但是新疆一直没有再次分裂出去。
盛世高峰:
1.几乎消灭了对最高权力的所有危险,一是敌国的威胁,二是农民起义,三是权臣专政,四是太监擅权,五是后妃干政,六是外戚乱政,七是朋党之争,八是地方割据势力。有极其高明的政治手段。
2.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力雄厚。
3.军事力量强大,国际地位高高在上。对于边疆和少数民族的实际控制力,牢牢控制。
4.乾隆朝养育的人口达到空前的数目,人口爆炸。
盛世的4个支点:
1.父祖两代奠定的基业。择优立储原则,历史偶然性,素质一流的三位皇帝的政治接力。
2.乾隆的勤政,优秀的遗传,良好的教育,成功的自我砥砺,诸事有恒,有规律。
3.高效率官僚队伍, 过人的眼光和手腕,恩威并施,严宽相济。
4.前期惩罚措施的成功。
六.文字狱
经济上慷慨大度,政治权力上吝啬严苛。
官员是民之父母,皇帝是民之祖父。疼孙子,但是不会助长孙子反抗其父母的恶习。
始之以武,终之以文. 文之核心,是为全国臣民确立一套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天下一家,大一统,占据道德制高点。
制造恐怖,杀一儆百是皇帝的惯用手段,几乎所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深懂恐怖的妙用,恐怖使官僚机构更加有效率,使底层民众更有纪律,使统治者的仁慈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因而也使统治者更安全. 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一个不懂得杀人立威的君主,早晚会受到被统治者的轻视.而仁慈和宽容,只有在恐怖和严厉的背景下,才更为人们所珍惜和颂扬.
统治者的两面性,一面是圣人一样的仁慈,一面是狮子一样的残暴。
造物主之心愈老而愈辣,斯所操之术乃愈出而愈巧。
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法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进法律的笼子里。而乾隆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民众关进了更为严格的专治统治的笼子里。
王阳明极重讲学,认为这是开启智慧,传播学术的最佳方式。使民众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而乾隆朝的专制政治发展到了极致,他打破一切民间自发组织的可能,把一切社会能量讷入政治控制之下。
群权像恶性肿瘤一样是世界上最具扩张性的事物之一,它不允许任何独立的事物存在, 专制权力的独占性本质驱使他冲破一切限制,挣脱束缚,深入每一个角落,毒化每一个细胞,直到最后整个社会在他的紧紧拥抱中窒息而死,作为臣子,不但身体属于君主,心灵也属于,不应该有独立意识,独立需求,特别是个人尊严。
乾隆极力扩张君权,虽一时收到稳定之效,但是它的严重后果: 后期士大夫的道德与精神的迅速陨落,士人群体抽空了灵魂。有才华而无思想,有能力而乏操守。乾隆之后的中国一蹶不振,人心沦丧,在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面前都缺乏抵抗力,不能不说与乾隆打断了官员和士人的脊骨表里相关。
七.盛世的崩塌
随着官僚体系的废弛,乾隆晚年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皇帝是整个社会的神经中枢,官僚体系的精神状态,就是皇帝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放大,人亡政息。
数起贪污大案,迁出背后的进贡问题。
人们过多渲染了和珅的钻研功夫,而忽略了乾隆晚年的独特心态,和珅现象不过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求的产物。
每个盛世,都需要一个大规模的祸乱之世作为前奏。盛世的出现,得益于衰世提供的经验教训。
一个英明强悍的开国帝王为新王朝立定规模, 打下基础,经过一个小小的磨合动荡调整期,再由另一个精明强干的子孙打开王朝发展的瓶颈期,将王朝推向盛世。
从盛到衰,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中国帝王都是人治的信奉者,专制制度的框架和运转规则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和进步,统治绩效如何, 更多地依赖于统治者个人的精神振作与否,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急于一身, 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他们既是辉煌成就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八。鸦片战争的种子。
轻商观念和防范意识使中华帝国从来没有外交部,也没有管理外贸的政府机关。清王朝高层对于自己的外贸发展水平,外贸国的数量,外贸商品的变化漠不关心,因此也一无所知。
广州海关有垄断权,而外商没有申诉权。
乾隆皇帝治理天下的秘诀就是收紧缰绳,强化控制,任何民间的自发性和主动性都是危险的,社会的每一个分子都要归拢到政权的罗网之内,使大清王朝千秋万代,固若金汤。
贸易的本质是交换。
典型的中国方式,官府处理民众上访一直是这样的思路,一严惩不法官员,二对上访者也绝不给好脸子,以免鼓励这种歪风。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迈出了崛起的第1步,随后英国革命结出了宪政之果,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宪政体制调动了全英国全国的活力。而后英国连续多次打败荷兰,将今天的美国彻底划入其殖民圈,又通过7年战争彻底打败法国,将印度和加拿大归于自己的统治,成为了海上霸主,此时的英国早已雄霸欧洲,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他们称自己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三岛,但是他们认为有充足的底气来和东方巨人握握手了。
英国最迫切的目标是促使中国政府改革外贸体制,允许英国商人自由贸易,减轻对外商的剥削和刁难。还有一个任务是: 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
中国的工业还停留在中世纪时代,与英国的差距实在是不可以道里计。
在西方人眼里: 利润是压倒一切的,而在中国人眼里: 天朝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
乾隆的这道谕旨向世界宣告了通过和平方式打开中国大门是不可能的,他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以葡萄牙为先锋,首先来到东方海面建立其贸易的据点,展开激烈的贸易霸权,争夺全球化的过程,从此开始,任何国家闭关自守已经是不可能,而恰恰从此时开始,中国开始转向闭关锁国。
从内外部条件来看,中国都处于有利的地位:
从内部来看: 中国的制造业有特殊的地位。绸缎,生丝,瓷器,茶叶远销南洋,日本,中亚,俄国,欧美。
从外部环境看: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霸主已经衰落,荷兰也进入衰落的过程中,英国还未从还未走出革命后的内政困扰,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前半期,可以说是东南亚海上力量的空白期,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乾隆能够通过马格尔尼访华,敏锐的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危险,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加强中外海上交流,是很可能可以获得最新的西方军事和科技的成果,迅速赶上世界的水平的。
传统中国没有公园和休耕的概念。中国社会生活的紧张繁忙和商业的兴旺发达,中国人是有着商业天才的民族,具有商业的本能。
中国没有中间阶层,在中国经济永远屈居于政治之下,财富永远受权力的支配,一旦没有权力做靠山,财富也很容易化为乌有,对于英国人来说实业是他们致富的基本手段,经济地位的上升自然会带来政治地位的上升,这需要对个人财产权的绝对尊重,而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是英国法律的重要内容,个人财产权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由社会的基石,财产权与个人的自由有着直接的关系,财产权不是一种物的关系, 而是一种道德的关系,一种与因果关系相联系的,涉及预期的稳定性的社会关系。
在中国法律中,个人财产权却趋于政治权利之下。中国所有的有关财产的法律不足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而恰恰是这种安点安全感和稳定感才能使人们乐于聚积财产。马格尔尼说,是专制制度摧毁了中国人的财产安全,从而摧毁了所有刺激中国进步的因素,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才会发生。在中国确切的讲: 没有世袭的贵族。
这个政府严格的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自从北方或者是满族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10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更准确的说,反而倒退了,当欧州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中国实际上正在成为半个野蛮人。
英国人对中国的造访打破了传教士在欧洲建造起来的中国神话,全世界第1次真正的撩开了这个神秘国度的面纱。这个时团最重要的收获是导致了中国知识的激增, 是中英关系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黑格尔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中亚代表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希腊是青年,罗马是壮年,日耳曼民族是成熟理性的老年,中国文明是幼年。
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他很远。
中国是一个只属于空间的帝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中国帝王高高在上,轻漫污蔑,骄傲自大,对技术和科学一窍不通,对世界一无所知,愚蠢透顶。英国感到奇耻大辱,批评贬低中国是一种报复,感到自己上当受骗。
认为以武力教训中国,如果不用武力就无法打开中国的大门。
以武力教训中国轻而易举。
英国人更大的收获是两样,一样是对中国军事防卫情况的调查,另一样是取得了蚕种和茶树苗。
九。烈日余晖。
修养是建立在学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根基牢固。
结语:
千古第一全人,五世同堂皇帝。
事烦心不乱,食少病无侵,此为养心,养身良方。
制造惨绝人寰的文字狱,种族灭绝,早年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把盛世推向了顶峰,晚年却刚愎自用,自我膨胀,听不进任何意见,亲手毁了这个盛世。
乾隆皇帝几大之最:
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统制64年。
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君主之一,89岁
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传统文化素养最高的帝王之一,懂五种语言。
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的君王之一,收藏品最多。
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一共才48000多首
他的福气在生前都已经透支净尽,没有丝毫保留,再创造了一个个历史记录的同时,也埋下了太多的隐患。
“十全天子骨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