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习凤
大家好,我是习凤,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关于在校大学生焦虑的话题。相信我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学生、初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有大学生孩子的家长一些启发。
前两天侄女到我家玩,聊起了她的学业和对未来职业的想法,没想到却引出她的不知为何的泪水。
还有一年就要走向社会,可面对未来自己却毫无打算,追问之下,才说一个人在外求学,压力好大,觉得自己不容易,眼圈一红,就哭了。
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是这样的状况,在知乎上,微博上,大学生话题最多的就是迷茫和如何兼职打工。
在校大学生的焦虑及压力已然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不难发现作为人类,我们好像很擅长思考,但却也很害怕思考,因为总有一些我们想不通,搞不懂的问题把自己难住,而放弃思考是最简单舒服的选择。
不想动脑经而选择逃避是造成大学生焦虑和压力的直接原因!
如果说20年前千里马遇见伯乐的机会少、渠道少,我信!
可今天却大不相同,移动互联网,每个人至少有一样移动通信工具,而且都是智能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你想要的,它都可以给你,而且成本很低,低到可以忽略。
可我们拿着高科技的设备玩游戏闲聊天,却很少想过用它帮助自己找到成长路径。
好多大学生去找兼职赚钱,觉得自己的时间多的可以用来兼职,而大部分兼职都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跟自己所学专业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不能让自己的专业学的可以对接社会,那出来后,还得经历这样的过程,耗费这样的时间,拿这个时间和兼职的收入比,到底是赚还是亏呢?
这就是不思考的结果。
大学生的成长和职场人的成长一样,都含有这三个最起码的关键因素:为什么而学(因)、怎么学(道)、学什么(术)。
现实中,大家往往最关心,也最喜欢“学什么”,也就是想要现成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等,而最重要的“为什么学”却很少思考,更别说深度思考。职场人也是一样。
因为害怕思考,所以每次只要稍微往深处一想,想不通,没答案,就放弃了。
不想这件事就过去了吗?显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快要面对社会了,这份压力和焦虑越发强烈起来,可惜,大好的光阴已经过去了大半。
那到底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呢?
首先,要弄清楚目标的层次及定义。
我们的目标 , 有一类是人生的终极方向、愿景。它是宏大的、令人兴奋的,是一个人或企业长远努力的方向。我们也把它称为——启发性目标。
第二种目标 , 是具体明确的、有时间限制的,达成后可见成果的。我们把它称为——表现性目标。
第三种目标,是为了达成表现性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它是我们每天都会制定、实施的 行为指引 , 我们也把它称为——行动性目标。
其次,试着去确定一个短期目标。
很多人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关系,可以从自己最擅长或自己的专业开始,设定表现性目标和行动目标。
至于启发性目标,如果一时想不到,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在行动的过程中思考。
最后,在实践中,慢慢修正自己的中长期目标,找到自己的启发性目标(人生愿景)。
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行走在路上,才能总结出想要的方向。
最重要的养成围绕目标去计划和行动的习惯,为将来进入职场做技能训练和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