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关于专注力的文章,文章开头是一个测试:视频中有三个白衣人和三个黑衣人,黑白两队分别各传一颗球。题目要求找出白衣人共传了多少次球。
我和儿子、先生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是我少数了一次;先生数得完全正确;儿子也少数了一次,但是在我的提示下想起来,漏数了最后一次传球。
事实上,这个测试的重点完全不在白衣人传了多少次球,而在于你是否注意到,除了白衣人和黑衣人之外,曾经有一个大猩猩走上过舞台,并做了很夸张的动作。对于这件事情,我和老公一无所知,可是儿子却能很清楚的说出什么时候走上来一个大猩猩,什么时候下去了一个黑衣人,大猩猩身体后倾多少度,做了一个多夸张的动作。
文章解释,有50%的人第一次看不到大猩猩。这是因为人们在过度关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发生在眼前的其他事物,这种效应叫做“不注意盲视”效应。
文章重点讲述有所专注,就必然会有所“不注”。而我今天想说的是:为什么有50%的人看不到大猩猩,而另外50%的人,第1次既能数到球,也能看到大猩猩。我们是否可以让自己也成为能看到大猩猩的50%的人?
针对我们三个人的情况,我进行了分析。
一、我和老公的共同点是看的书少,看书速度慢;而儿子阅读量大,看书速度快。能发现大猩猩,是否和这种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有关系?
二、儿子是孩子,而我们是成年人。会不会每个人天生都具备敏锐发现周围事物的能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不进行刻意训练和对自己的放松,慢慢的我们就失去了这种能力?
虽然我没有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但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我们在过度关注一件事物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周围的任何事物。我想这是不利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让我们关注度的带宽就会由窄变宽?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虽然还是聚焦于一件事物,但是我们也能顺便关注到与它相关的其他事情。我认为,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习得的。比如开车,我们更多的关注度当然在前方,可是有时也需要顺便关注周围和后方路状。但是在顺便关注的同时,我们一定还是以主要关注物为主的。这就是刻意训练的结果。
那么,怎样的刻意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呢?我想,至少通过两种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第一,大量快速的阅读训练;第二个方法是我昨天才听到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用采用倍速播放的方式来听音频课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我决定这两种方法都试试看。给自己定个期限吧。太短的时间怕达不到,时间太长了怕会忘记了目标。先订上一个月期限吧!看看自己取得的进步,不要求进步太大,只要有变化就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