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相劝: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所以,这些年围绕“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健身,健美,美容,美发,美体,瑜伽,甚至整容……
这是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也是人性的一种解放。
但由于“美”这件事,往往直接关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一旦出现问题又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从而会对整个家庭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个人觉得,追求美是对的,但爱美一定要懂美。
另一方面,真正的美的形成和培育,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一旦错过年龄上的窗口期,一生中最宝贵的那份天然真实的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美”这件美丽的事,需要学习,在正确的认知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拥有那份真正的美。
否则,钱花多少这还是小事,别最后美变成了丑……
今天这篇文章,从知识甚至原理上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希望爱美的女性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男性朋友们更要看,这不仅关乎你的美,也关乎你的钱……
我的意思是,为了夫人和女儿的美,钱可以花,但要得到美。
一、每日一思
1.膏肓就是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药可救了。
这是在讲什么是膏肓,膏肓的功能是什么,功能失效的结果是什么。我觉得谈“美”的前提,得是“活着”。
2.现代人以瘦为美,不惜节食、抽脂,其实这是残害自身、引邪入膏肓的典型行为。人之所以要长脂肪,一则为了贮存能量,二则为了保温取暖。
正确理解,不是说瘦不美,而是为了瘦节食和抽脂是不科学的,如果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让自己瘦下来,这就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另,过于肥胖的朋友们也要正确理解,文中所讲是“合理的脂肪”,不一定是咱们身上那一大堆脂肪。
3.其实女性在二十一岁智齿生长,身体发育到达极限之前,通过艾灸气海,通调冲脉,增加营养,改变穿高跟鞋的习惯,改挺胸为含胸的姿势,都能促进乳房的发育。
方法足够具体,转给自己适龄的女儿们。
4.过了这个年龄,就别再折腾身体,通过改善气质,提高修养,培育神韵,一样可以妩媚动人,何必伤身劳神呢?
是啊,“气质、修养、神韵”,看着就美。女人不用折腾身体受罪,男人不用折腾钱包受罪,这些钱用来真正健体养神,岂不乐哉?
二、每日一学
膏 肓
“病入膏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大意是说人快死了,无可救药了。可是具体地说,膏肓是什么,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病入膏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说的是晋景公姬孺,信佞臣,听谗言,无辜杀害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赵氏孤儿》悲剧的原型。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着一头及地的长发,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向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巫,巫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巫人说:“恐怕您吃不到新麦,活不过今年夏天了。”
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治病。秦医未到,景公梦见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是高明的大夫,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躲避到什么地方才安全呢?”另外一个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之上,膏之下,虽有良医,能把我们怎样呢?”医缓来到晋国,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经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不可用灸攻,用针也达不到,药力又不能到达,不可治了。”景公叹道:“唉!太医诊病和我梦境相符,真是神医!”于是厚礼送医缓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农户献麦,并吩咐煮好麦粥。景公忽然想起桑田巫的话,立刻召他入宫,指着麦粥对他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是什么?”并喝令左右将巫人推出斩首。景公将要取麦粥来吃,顿觉腹部膨胀要大便,急急起身入厕,忽然一阵心痛,站立不住,跌入厕内,溺于粪池中而死。
膏肓就是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膀胱经的第四十三个穴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和心包的背俞穴厥阴俞紧邻。心包是心的宫城,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可救药了。
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其实膏肓和骨髓是一回事。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髓、脑髓就是渗入骨内、颅内的膏。膏源于饮食,依赖三焦元气所化,成液入骨髓。没有渗入骨内固体的分成两种,包裹、覆盖脏器的白色的叫做膏,皮下黄色的叫做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习惯于把公螃蟹体内白色的精脂叫做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黄叫做蟹黄,是一样的道理。
饮食中的营养,经过阳明胃肠的消化,有些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转化成膏肓。固体的膏肓蓄积能量,能保温从而保护脏器。膏肓液化,充盈骨髓脑髓,营养心脑;气化的膏肓,转变成能量,温养脏器。膏肓的代谢,直接隶属于心包和三焦,心包的背俞穴、三焦的背俞穴外侧,就是膏肓俞和肓门。由于普通人奇经八脉不通,靠三焦通行元气,因此膏肓与元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来讲,元气元阳不足的时候,人体就肥厚,反之就精瘦干练。三焦气化功能弱的时候,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就差,三焦功能亢进的时候,膏肓分解销铄得快,甚至会出现骨髓枯槁的情况。
具体分析,肓算是半成品,质地柔软,在皮下相对较浅。膏的质地相对坚硬,包裹脏器,位置较深。如何把肓转化成膏,进而营养骨髓,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膏的原穴是鸠尾,也就是调节膏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点,位于胸骨柄剑突下,无剑突的人在胸骨下一寸。“膏之下”也可以理解成膏的原穴之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阙,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脏左叶,历来禁针。临床上有针刺不慎刺伤肝叶的报道,但是高手一样可以用针,一般用凉水泼面,使患者惊惧以后肝叶上提,医生乘势进针,这样既能驱除邪气,又不伤脏器。
肓的原穴是气海,也就是调节肓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点,在脐下一寸半。肓之上也可以理解成肓的原穴之上,就是阴交和神阙。《素问·腹中论篇》:“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之病。”针刺气海也需要谨慎,免得伤及膀胱、大肠而导致排便异常。
现代人以瘦为美,不惜节食、抽脂,其实这是残害自身、引邪入膏肓的典型行为。人之所以要长脂肪,一则为了贮存能量,二则为了保温取暖。当人的脏器寒冷的时候,不由得会吸收、合成脂肪,形成膏肓来包裹、覆盖脏器。可是当人一意孤行,拒绝摄入或武断吸出脂肪的时候,就是暴露心脏和其他重要脏器于外,招灾惹祸。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令人作呕的吸脂手术,看见黄色的油脂滚滚而出的时候,不禁为这些人感到惋惜。貌似轻巧的剥离,带来的会是更深的伤害。果不其然,现代西方医学家发现,做过吸脂手术的人,多数会反弹,少数没有反弹的,大多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甚至以自杀结束生命。
还有丰胸隆乳的人们,不惜在胸膛填埋异物。其实女性在二十一岁智齿生长,身体发育到达极限之前,通过艾灸气海,通调冲脉,增加营养,改变穿高跟鞋的习惯,改挺胸为含胸的姿势,都能促进乳房的发育。过了这个年龄,就别再折腾身体,通过改善气质,提高修养,培育神韵,一样可以妩媚动人,何必伤身劳神呢?
——徐文兵《字里藏医》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三、每日一行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
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习比学更重要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关注梁言相劝,让我们一起学习一流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