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总体来说 ,我更喜欢听男人讲话,尤其是在课堂上,或者讲者要阐述一个观点的时候。
曾经为了给女儿补习数学,去培训机构了解师资情况。接待我们的,正是数学老师,是一位女生。老师很热情,但回答我们问题的时候,表达啰嗦,没有条理。我当即在心里否决了这位老师。数学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人数学强,但教数学却不一定强。这是因为思维的逻辑性与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两回事。换一句话说,一个人的语言不一定能成为思维的好翻译。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表达缺少逻辑与条理,不够准确简洁,一定不适合当老师,特别是理科老师。
有人说,人的理性思维强,表达能力相对更有条理。这点我赞同。太感性的人,表达起来是细碎的,重复的,没有重点的,听这样的人说话非常累。这样的人其实可以练习把要表达的东西总结为一二三。在表达之前,先进行归纳和总结。
我在日常交流当中学习到这一点,是早年有一次单位培训,和一位老师朝夕相处半个月,从他那里学到的。这位老师表达非常简洁清晰明了,每次我有疑问向他请教,他会就问题分析出一二三,让我一下子把握住了问题的要点,疑惑顿消,由于没有无用的信息,交流的效率非常高。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在日常交流中,如果我想让别人准确接收到我的信息,我首先要让表达简洁,去掉多余的东西,其次要使其有条理。
有些男人话不多,比较沉默,但一旦说话,是废话不说,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人,所以选老公也选的是这类人。男人不要话太多。深入骨子里的稳重和内敛,是一个男人的魅力。
我不太参与女人扎堆,家长里短,交换隐私,亲密无间。男人与男人之间未必聊隐私,也可以是好友。我更喜欢和男人交往,可能是喜欢他们交流的方式大气,简单,不累。也许是因为早年我做过近十年的程序员,周围的同行没有女生,习惯了与他们为伍。
交流是需要追求效率的,在我看来是这样。不追求效率的交流,那是打发时间。在职场,交流更加注重效率,无论是口头还是文字。
上海纽约大学有一门面向全体新生,必须上一年的课程“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学生手中没有现成的教材,有的是学校自编的“世界哲学精选”,一年下来学生要读完近50位来自不同文化的名家精华篇章。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海量的阅读、批判地思考、不轻易下结论、独立研究和探索,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校长强调大学生最重要的两大能力,一是批判性思维;二是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以及写作能力。尤其是写作,被称为“终身技能”。
上纽大的美方雷蒙校长道出了其中的两个原因:
首先,写作能使人更清晰地思考。
其次,写作是人与人互动的有效形式。而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成就一个有力量的写作者,你的观点也才能真正做到有影响力。
让我们都更加注重表达,提升我们表达的能力,这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