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2月13日整十点钟,南京上空警报齐鸣,神州大地静立默哀1分钟。国家之殇,吾辈安能苟且,公祭现场的表情是庄严肃穆的,媒体前国人的心情是沉闷悲愤的。
德国人约翰·拉贝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仇恨只会生出更大的仇恨,只会让受害者徒增更大的痛苦;唯有铭记才会汲取惨痛的教训,防止重蹈历史的覆辙。
苟活者在不能忘却的历史中,会永远牢记和平与希望;真正的猛士,将继续奋然前行!
02
时间定格在09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随团旅行到南京。
瞻仰纪念馆,最震撼我灵魂的,莫过于门口那一根雕。树根像男子汉的五指,手背青筋条条暴起,似攒积浑身千钧之力,深深地插入泥土之中。这是灾难来临一刹那间的肝肠寸断,这是杀父辱妻国破家亡的血海深仇,这是血泪满眶浑身战栗的切肤之痛。
南京的天是很热的,展馆前却显丝丝凉意,两排长长的人流,缓缓延伸灵魂安放的地方。这里没有喧哗和躁动,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是刻骨铭心的沉默。
肃穆,素装,连小孩子都静默的出奇!
03
展馆资料诸多,我只记下了日军暴行的几行文字。
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南京大屠杀《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读这些文字,我心中只有两个词:野蛮!悲愤!
04
纪念馆最后部分,是祭奠亡灵的地方。
正堂中间上方,两边分别高悬两个大字:“奠”和“平”。寓意为祭奠亡灵,热爱和平。香炉旁烟雾缭绕,香味笼罩,人流穿梭,静穆虔诚。我带领妻儿,随着人流,一束高香,几张纸钱,临空祭拜。在袅袅香烟中,我的思虑也似乎凝固在了。
这是国家记忆,也是缅怀过去,体现的是生命的尊严,呼唤的是对和平的向往。
此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公民的良知,确实也是生而为人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05
又一次相遇这段历史,时间在2013年夏天,地点是甘肃省博物馆。
算机缘巧合吧,我和朋友带孩子游玩,旅美画家李自健就在兰州。省城博物馆很大,李大师的作品都很大气,挂在5米多高的墙壁上正好相得益彰。他的作品很多,主题是“人性与爱”,以红为主色调,张扬了真善美和人间正道。他举行环球展览,走遍了世界各国,深深触动了中西方观众心灵,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量,也引起了国家政要、各界名流的赞誉。我看到有观众签字的本子,有十几个,曼德拉、萨马兰奇等名列其中。
展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历史画《1937·南京大屠杀》。画面一方是男女老少尸横遍野的惨状,一方是手持屠刀的面目狰狞的两日本兵。这幅画以其强烈的色彩感和丰富的人性内涵,震撼了现场的无数观众。我从不同侧面拍下了这幅画作,回来介绍给朋友看。后来每有相关纪念活动,网络媒体就将这幅画置于首页,看到它我就有些亲切和激动。
观看结束,我购了一本李自健的画册和他“爱与人性”的励志视频,赠送给了我学画的侄儿和学画的学生,算是传递了一点正能量吧!
06
每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都会给每个中国人以启示。
个人和国家一样,都要牢记历史,要追根怀远,要善于反思,要不忘初心,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拥有前进的诗和远方。
当把个体生命融入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时,并与他人与社会同频共振时,个体才会更有力量,更有价值!
经历了昨天的洗礼,你、我、他又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