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收心,很重要,但也别因此而焦虑
原创 小舟亦可 王崧舟 2022-08-25 07:00 发表于浙江
离开学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这几天打开互联网教育类的内容,铺天盖地都是要开学了,教大家各种如何收心的内容。
面对这些内容,家长们多少有些焦虑:孩子还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中,作息也很不规律,该怎么给他收心呢?
有些家长也因为这个事情比孩子还焦虑,发愁孩子要是一下子适应不好新学期该怎么办。可以说,开学收心这堂课更多像是给家长的,而且更多的焦虑也是给到了家长。
如果你也在这几天刷到了很多开学收心的内容,我劝你一定要保持理智。
首先,开学收心的确挺重要,每年开学都还有很多适应不了新学期节奏的孩子,所以网络上的资讯我们挑选重要的,适合的去学习、实践,切忌全盘接收。
开学前,给孩子准备好必要的文具,让孩子完成暑假作业都是有利于开学收心的,毕竟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什么都没准备,乱糟糟地开学是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无序的状态从而导致开学焦虑的。
其次,开学收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肃可怕,如果不做开学收心孩子是不是就不能收心?是不是开学表现一定就会一塌糊涂?
那也不见得。其实学校老师会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开学适应情况,在刚开学这段时间里,作业量和课程的进度都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开学收心这个话题虽然每年都谈,但是真的没必要这么紧张地去谈。
如果你的孩子是那种适应和调整能力很强的孩子,家长大可不必为了收心而闹得家里鸡飞狗跳。有些适应能力好的孩子,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作息节律和心理规律调整好,这些孩子就不需要花费时间去调整,只需要开开心心过好假期的每一天就行了。
而有些孩子适应和调节能力都不是很好,每次一开学都会经历比较漫长的适应阶段,那么从今天开始逐步收紧节奏,进行调节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说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当大家看到网上一些讯息的时候一定要有辨别的能力,有些方法虽然好,但它并不是金科玉律,不一定都要往自己的孩子身上套,如果套得不好,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如果在暑假的尾巴上你真的要给孩子收心,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减少外出
暑假期间,很多孩子都会外出游玩,或近或远,但是在假期最后几天就不要安排外出了,让孩子习惯宅家的生活,减少外出,能够让孩子逐步把心收回来。
2.循序渐进,增加学习时间
有些孩子暑假作业早就完成了,八月份学习的任务就不是很多了,为了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感觉,可以提前让孩子多看看书,熟悉熟悉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保持每天1-2小时的学习,可以更好地适应开学的学习节奏。
3.循序渐进,与假期作别
有些孩子会特别留恋假期,暑假里面好玩的,好吃的,暑假里面遇到的新鲜事儿,孩子总是恋恋不舍,那么,就可以让孩子与这个美好的假期做个告别,让孩子整理整理暑假的照片、纪念品,然后让孩子把这些美好的回忆放进一个小盒子里,意味着与假期告别了。
其实孩子最调试不过来的就是心里的那一份眷恋,一旦让他们内心认真地与假期作个告别,他们也就自然可以把精力转移到新学期的学习上来了。
一个假期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暑假收心的确重要,但也不要因为过于重视这个问题而产生额外的心理负担,当孩子走进校园的那一刻,他的适应自然就发生了,也许半天就能把他拉回到学校。
图片
成就你的写作梦想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的感悟
林清华揭阳惠来小学
简书作者
2022-08-24 00:49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中,威林厄姆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于思考。尽管思考是费力的,缓慢的,靠不住的。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要如何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学?让学生体验到上学的愉悦感。
德国的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我觉得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不是为了灌输大量知识而存在的。“教育”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的本质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如果是主动想学的,就会很有动力,问了问,每天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是指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诱发这种内驱力需要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认知冲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相联系等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信,自己觉得自己可以,有个奋斗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想提高,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目标,刚开始设一些小目标,学生达到目标有奖励,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动力,不会的问题也会想办法弄懂,而且一点都不觉得累,学习充满愉悦感。
因此,我觉得想让学生喜欢上学,就唤醒学生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