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回忆一下我的学生时代,先从小学开始吧。
上小学之前我基本在农村姥姥家长大。该上学了,爸爸调回了县城,和妈妈在一个工厂上班,我就跟着姐姐一起在县城边上离家最近的一个村办小学上学,附近家属院的孩子都在那里上,也算就近入学吧。
记得第一次去学校,是个睡醒午觉的下午,迷迷瞪瞪接过来妈妈给的梨,捧着坐在妈妈骑的自行车前梁上去学校,好象我还哭了,因为起床气还是因为对未卜的学校生涯的恐惧?不知道。
印象里,妈妈接送我上学仅此一次,第二天我便是跟着大我两岁高我两年级的姐姐上下学。
最初上的小学,沿着家门口的那条公路往东走不远,接上一条村里的土路,然后穿过一片小树林就到了。这个小学没有大门,没有围墙,一拉溜几间土坯房教室,教室前一个不算太大的空场权当操场,农忙时这里就是麦场,再往外就是那片小树林。教室里窗户有限,进去之后感觉有点黑,经常需要适应一下。好在,我坐在离窗比较近的地方,写字时没觉得看不清。课桌是砖和水泥板搭起来的,凳子是自己从家搬来的,高高低低,形态各异。排座位要先坐好了才能排,因为坐上去才知道高矮。我好象坐在第三排,第四排就是最后一排。
在这个小学上学的那两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班上30多名同学,大部分是村里和附近工厂或者医院的孩子。和我同一个家属院的就有4-5个孩子,再加上他们的哥哥或者姐姐基本也都在这个学校上学,有10几个孩子,每天相约着上学放学,也浩浩荡荡的。不乏有小的耍赖,要哥哥姐姐背着走。有的就背着走上一截,有的赶紧往前跑说追上就背,最终一路跑到学校。每天有这么多伙伴一起上下学,家长都不用接送。路上基本没有汽车,自行车都躲着走。
学校边上的小树林也是个好去处。背课文的时候,老师一挥手,去小树林背去,我们就撒丫子进了林子。捡个树叶,逮个小虫,玩上半天才慢吞吞回来给老师检查背诵,其实那么简单的课文,早背过了。
那时候上学没有那么多作业,也没有课外班,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上课听老师讲讲,写写生字,做做习题,随堂考试,经常要么100分,要么0分,简单粗暴。
老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也同样简单粗暴,一说“手”,我们就知道老师要求纪律了,齐齐地喊“要背后”,同时把手背到身后去盯着老师。有次听写生字,老师听写到“手”,小朋友们条件反射,齐齐地喊“要背后”,然后扔下笔,把手背到身后。老师一愣,然后笑场。
抄写生字,写完要交给老师去判。写的不好的,老师会在后面写个例字,回去照着再写一行。这个规矩大家都懂。一个同学把生字交给老师后,老师看完写了好字还给她。那个同学默默走回去,照着老师的“好”字写了一行又交给老师。老师哭笑不得,同学笑成一片。
我的小聪明很适合这样的学习,每个期末,我几乎都可以进入前几名,赢回一沓信纸或者几只铅笔的小奖品。但是,仅只有点小聪明,从没拿过大奖,也没得过三好学生。
在这个小学上了两年多,在三年级的时候,跟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和同学搬到了远一些但是全新的一所新小学。有大门有围墙,新砖瓦房,统一的桌椅,总之比这个小学要高大上得多。但是,这所掩映在小树林的小学在我的印象中总是那么亲切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