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你好
昨天有位家长寻求帮助,在他长达一个多小时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陈述中,我抓住了几个细节。
其一:女儿14岁,爸爸不敲门就进去女儿房间,女儿很愤怒:“我允许你进来了吗?出去!”
其二:父亲让正在写作业的女儿吃自己长途跋涉买回来的红富士,女儿说:“你怎么那么烦?”
在参观校园时,父亲为我校篮球兴趣班的蓬勃朝气所感染,转身责问正与心理室李桂红老师交流的女儿:“你为什么不去打球?”
只从这几个小细节,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我为了你好”的气息。
界线感
真正的爱,是有界限的:我愿意为你付出,但你是否接受或接受多少,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以上行为,似乎都是“为了对方好”,却唯独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当你递过去一个苹果,对方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也罢,这时,传递过去的就是爱。
但是,你递过去一个苹果,不管对方的感受,要求对方必须现在吃,传递过去的就是控制。
你给对方的关心,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准,还是必须让对方按照你的预期去做?
这是区分“爱”和“控制”的重要标准。
对孩子有诸多预期,经常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预期去做,不知不觉中侵犯了孩子的界限。这位父亲就侵犯了孩子物理空间界限和精神界限。
推荐书籍
推荐书籍
没有一个人喜欢反复被侵犯界限,如果长期遭受到身边亲近人的“侵犯”,人会本能地保护自己:要么麻木逃避、打死不理,要么粗暴狂躁、不近人情。
这位女儿就属后者。
父亲在控诉女儿粗暴、狂躁、不近人情的时候,却一直忽略了孩子问题的出现,都源自父爱方式的不恰当。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