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辽宁葫芦岛市民报警称一对母女欲跳海轻生。民警赶到现场发现,一年轻女子正拉着一名10岁左右女孩往海里走。4位民警手拉手下水,将母女拉回岸边。据民警了解,女子是因为女儿上网课期间的学习问题,一时想不开带她到海里“吓唬”孩子。
看到这则新闻,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鸡飞狗跳”的家庭,也能想象出面对不好好听课孩子时家长的焦虑和愤怒!可家长这样做好吗?我是不赞同这种恐吓教育的。
从疫情开始以来,学校全部延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各个学校都开了网课,其实这对于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考验。
老师成了主播,毫无教学经验的家长,被迫赶鸭子上架,既得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又要应对听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状况,更有些家长因为没法陪伴孩子而产生焦虑,,家里用鸡飞狗跳、鬼哭狼嚎的形容一点不为过。
其实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会严重的影响亲子关系。作为家长应冷静分析孩子不认真听课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孩子听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像新闻中的家长那样:以为把孩子拉水里吓唬吓唬就能解决问题。
据有关调查,超过半数的长会用“中国式恐吓”的方式管教孩子,而很多人即使成年之后,提起幼年被父母恐吓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这种野蛮粗暴的恐吓式教育除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我小时候中午不爱睡觉,奶奶经常吓唬我:再不睡觉就把我送给村里那个疯女人。每次听了,我都会乖乖睡觉,生怕自己被送走,说得多了,我自己慢慢也放不开了,总担心自互哪件事做得不好被送走,一直持续好长时间。
家长说出恐吓的话只需要几秒钟,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可能是一辈子。
那些恐吓的话语,犹如在孩子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让不安全感和无力感如影随形。
心理学上,曾有一个关于“恐吓对幼儿影响”的实验,结果却让人震惊不已:被恐吓的孩子,六岁就夭折了!
1920年,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找来了一个9个月大的宝宝进行心理实验。实验前,他让宝宝触摸毛茸茸的小动物和棉絮等一些有毛的小东西,宝宝完全没有恐惧感,还非常喜爱。到宝宝11个月大时,实验才真正开始。华生送给宝宝一只小白鼠,宝宝立刻喜欢上了,经常抚摸。但是有一天,当他正在抚摸小白鼠时,身后突然传来巨响,宝宝被吓哭了。原来拿是研究人员故意制造出来的声响。随后每次他抚摸小白鼠时,都能听到可怕的巨响,宝宝由于过度惊吓而哭到近乎昏迷。后来他只要一见到白鼠就恐惧尖叫。没多久,实验人员就发现,宝宝对所有毛茸茸的东西都产生恐惧,比如兔子、狗狗、毛皮大衣,甚至是长着胡须的圣诞老人。最终,孩子在6岁那年去世。
这个实验,被公认为“心理学史上最让人愤怒的实验”,它深刻地警醒着人们:长期处于恐吓中的孩子,身心都经历着可怕的摧残!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惧怕,而是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改正,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他们身心健康才是教育的真谛!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