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许荣哲《小说课2:偷故事人的》这本书。虽然这是一本教写作的书,但是这本书却像一个个有魔力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作者在序言写道:
我敢保证,读完本书之后毛呢一定会有一种被雷打中、智慧之火从屁股眼冒出来的奇特感受,人生就要开始往不可思议的意外走去了。
罗振宇曾经在罗辑思维推荐过这套书,他称许荣哲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是有套路的,即使你是个门外汉,掌握了其中核心的技巧,那么也能讲出一个及格的故事了。
《偷故事的人》是许荣哲《小说课》系列中的第二本,此书一共28个篇章。每篇用一个经典案例、阐述一个观点,传授一个技巧,教你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故事。下面我就列举书中几个技巧。看是不是让你有了讲好一个故事的欲望。
1. 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分钟说出一个故事的秘诀,是作者曾经的编剧老师,一个七十多岁、拥有三十多年编剧经验传授的。
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且看“七个问题”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没?
问题六:意外发生,清洁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简化之后的公式是: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真有这么神奇吗?真有这么神奇!
不信,我来实践一下
目标: 正在上高三的主人公想毕业后去日本留学
阻碍:主人公的父母几年前离婚了,他跟着母亲生活。他的母亲想让他去英国留学。并且为他去英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努力:主人公迫于母亲的压力,一边准备英国留学的考试,另一方面独自偷偷地学习日语,了解大量留学日本地信息。
结果:日语考试成绩不理想,考英国留学的雅思考试也不及格。母亲又给了很大的压力
意外:突然有一天收到了英国利物浦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由于他在学校的成绩优异,利物浦大学对他的雅思成绩,达到要求的最低分数即可正式录取。学校老师为他庆贺,母亲感到特别骄傲,眼看心愿就要达成了。
转折:主人公心情低落,收拾行李离家出走。还蒙在鼓里的母亲这时进来帮他打扫房间,看到了掉落在书桌角落的日记本,偷偷看了他的日记。这才知道儿子要去日本留学的原因竟然是....,这时才发现儿子已经离家出走了。母亲泪流不止,幡然醒悟。之前为儿子的安排都错了。
结局:母亲费了好大工夫找回了儿子,母亲跟儿子之间的心结打开。母亲决定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让儿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主人公经过不懈的努力,被日本早稻田大学录取,实现了去日本留学的梦想。
掌握了这个秘诀,你突然发现,你原来看过的许多经典故事、好莱坞影片,如《白雪公主》、《80天环游世界》等等都可以套用这个公式。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而已。
2. 想象力公式
作者引用了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老头子总不会错》来帮你开启想象力的旅程。在《老头子总不会错》这个故事里,老头子用自己的马先后换成了牛,再换成了羊、鹅、鸡、烂苹果、吻、金币。
为什么老头子要把“羊”换成“鹅”?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等式:
羊+“I”=鹅
这里的“I”就是想象力。
总结出来,想象力有三类:
一、实用性:从实用性的角度来推测“I”。
二、心的作用:人心非常复杂,“I”可能是---好心,也可能是坏心。
三、超现实:如果你写的是童话故事,你可以用拟人法、超现实、夸张化的手法来构思,在 这里所有的奇思幻想都可以发生。
有了想象力,你可以把任何不对等的交易都合理化。
你可以任意写下两个极端的东西,一个值钱,一个不值钱(最好是一个具体,一个抽象),然后经过N次交换,把这两样东西交换过来。例如:
眼泪VS宝藏
火柴VS爱情
饭粒VS王位
你何不现在试试看?
3.借题发挥:告白的时候,不可以说我爱你
借题发挥的意思是:假借某事为题,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做的事。
作者以“静夜思”为例来教怎么“借题发挥”,在这首诗里李白真正想写的是“故乡”,但他不直接写"故乡",而是拐了一个弯,从“明月”开始写起,然后再联结到故乡。他的路径如下:
月光---霜---明月---故乡
为什么用月亮代替故乡呢?因为月光可以照到各个地方;就算人在异地,也能借由月光,联结到头上的月亮,再顺着月光,抵达遥远的故乡。
只要懂得了借题发挥,你会发现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抒发心底感受。
不信,你看看作者在教学的时候,他的学生创作的“借题发挥”。
文:莫璇
场景:餐厅
物件:被子
林:你怎么还不走?
徐:我怕。
林:怕什么?
徐:我怕我一离开,那些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记会被抹去。我将再也找不着你。接着,下一个人会代替我。而你会用你宽容的 天性,滋润他干渴的灵魂。
这篇作品把被子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十分巧妙地联结到情人分离之时地不舍和猜疑。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能随意写一个场景,和这个场景会出现地“对象”。进行一次“借题发挥”的创作呢?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诗人艾略特的话:“好的诗人用偷的,坏的诗人用借的。”在创作领域,用借的就得还回去,用偷的就是你的了。
这里的“偷”,指的不是外在形式,而是事物的核心。作者许荣哲就是那个“偷故事的人”。
作者说:“你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小说因为这样而精彩,人生因为这样而值得活。我越来越喜欢当一个偷故事的人。”
也希望你透过此书成为一个偷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