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四月,仿佛一切都是新的。周日傍晚,与母亲挥手告别之后,我沿着那条熟悉的路走进校园。虽已是雨后,但不知有多少泥土涂抹在这仅有的小白鞋上。唉,罢了,别踩泥坑,看着点路。
进门的右手边,是一潭池塘。夏至未至,没有洁净的荷花点缀,它就像一滩死水。这时荷花没开,荷叶也未展,几只浮游生物活动活动筋骨。中间几处立着的是折断了的干枯了的荷枝。那水质,真的不愿多看两眼,一次便是记忆深刻。它慵懒地躺在校门不远处的最角落里,有时还被调侃为“臭水沟”。
沿着坑洼的小路,抬头看路旁高大的树枝,它们将嫩叶串了起来,叶儿小小的,仿佛一刮风一下雨,便轻易地从枝桠上掉下,这也太不经风吹雨打了吧!
再往里走,校园操场的两旁是些不知名的树,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不像荷塘那样遭人冷落,也不像初生的叶儿那样弱不禁风,它们似不辞艰辛的士兵,监督我们学习,给我们做榜样。这几天它们长得漂亮,花骨朵儿被粉白的渐变色的瓣儿包着,绽开的花儿开得刚刚好,五瓣,六瓣,似展开翅膀要学雏鹰飞翔。它们见到人,便是笑容灿烂,这无不获取了路人的芳心,即使它们不带任何浓郁的香气。每每路过它们身旁,我便情不自禁地仰望,有时驻足观赏,问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这花真漂亮。”这几天,这几棵树,这些繁花点点,它们与绿叶相衬,和谐而美好,色调的暖意软绵绵地包裹着我们,好似融化在冬日春水之中。
后来我才明白,我的想法错了,大错特错―― 一切都只是“表像”。这天下午雨一直下,不过只是小雨,间或只是刮了小风,到第二天早上雨才停。踏着雨水未干的路面,跨过雨水汇积形成的小溪流,霎时,两朵粉色的小花正浮在小溪流之上,漂走,“这是……”我缓缓抬头望,三三两两的花儿正沿小溪流游下。由水泥砌成的花坛沿上,铺在泥土上的鹅卵石的表面,散落着 ,贴着这些可爱的花朵,这场面凌乱,看着落花似无声无息地躺在石头上,心生怜悯,也只能惋惜。
坐在教室里读书,眼角似有一道绿影在跳动。趁着老师走到教室后面,扭头,原来是窗外绿油油的枝桠,它们串上去的叶儿长大了,长得好,长得绿,长得十分养眼,比起凌乱的落花它们更夺人眼球。朗朗的读书声,绕上绿枝去眺望校门旁的“水沟”。它变美了,浮萍疏懒地躺在池水上,沐浴着投过绿叶的晨曦,雨后的荷塘一片生机。原来那不忍直视的池水,如今滋养着美丽的初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使得嫩叶更绿了,使得池塘更美了,而曾“风靡一时”的花却落了。它为什么禁不住一晚的风吹雨打?它为什么不与嫩叶一样努力生长?它,只是炫耀一般吗?它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地绽放,努力之后肯定会有收获,是的确实有收获,它获得了路人一时的赞美。可一场雨,吞没了它所有的梦想。这一切源于它没有脚踏实地汲取大地的营养,没有酝酿出芳香,没有计划的迎接春雨的洗礼。
致“挑夜灯”的自己: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挑夜灯的战术会获得旁人的一声赞美,而这仅仅只是不完美的一天,最后一丝毫无意义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