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不是名字,也不是外号,只是因关系了得,想这么叫而已。
老铁是个读书人,从小学习就好。其它事不会干,只会读书。别的事脑子不咋转弯,但只要是跟读书相关的,那脑瓜子可灵活了。
老铁是我的老同学,五年级认识,不过当时仅限于校友。六年级时分到同一个班,突然间俩人中间像有块磁石一样,相互被吸引上了,一下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的那个程度啊,简直辣眼睛,睡觉一起,吃饭一起,就连上厕所也一起。一个上完,另一个在外面候着。
记忆中的老铁有点小憨,下课后一起去小卖部买吃的,她老喜欢买长长的冰成了棍的"橘子汁",现在叫"旺旺碎碎冰"。我不记得我那会叫它什么,反正跟老铁的叫法不一样,看她叫它"橘子汁",后来我也跟着叫。觉得这个词好听又贴切。还有一点就是觉得老铁家有哥哥姐姐,他们见过的世面比我多多了,自然也会影响老铁的眼界,就觉得老铁叫的是橘子汁那就肯定是橘子汁,不会有错。
小卖部在学校旁边,老铁常买的橘子汁一根是两毛钱。我买姜的时候多,那种小红姜,一片一片包装的,一包也是两毛钱。咬一小口,又辣又甜,美味无比。
每次和老铁买完后,我俩就迫不及待地边走边吃。经常在我含着一块姜片,正沉浸在那美味中时,耳边就传来老铁"啾啾啾"的声音,那是一种坚硬的冰顽固不化,好不容易化一点点,被老铁拼命吸入口中的声音。
她偶尔也会买不是很冻的那种,往往这时候,老铁就仰着头咕噜咕噜,喝得可欢了。
这是小学六年级的画面。
六年级的画面还有很多,如相互去家里玩啦;如在老铁家墙壁上看到其家姐写的一首诗后被我偷偷抄下来写进下次的作文里啦;再如老铁跟我回家,没啥好吃的招待,从坛子里夹一碗奶奶做的酸萝卜,我觉得不好吃,一块不尝,可老铁吃得津津有味、嚼得嘎巴脆啦等等。
后来上初中了,跟老铁就分开了,我们俩分别在不同的学校。但时不时还是会见上一面,每次见到亲密感依旧,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
高中时还见过几面,慢慢地就失去了联系。那时电话还不是每家都有,手机也还没普及。再联系应该是十年后,喜逢老铁生第一个宝宝。见不到面就给孩子寄了点宝宝用的物品。至今还记得老铁告诉我,说我寄给宝贝闺女的东西他们很喜欢,特别是那条包初生儿的小包被,还说她老公问我是不是已经结婚了,不然怎么知道买宝宝用的小东西呢。当时听了我心里美滋滋的。现在想想,有点囧,有可能人家就是故意说的安慰我的话而已啦。
哈哈,不管,我送的,好的坏的都要喜欢,这也是老铁这次对我说的话。
后来俩人又音讯全无近十年。再联系没有惊喜不已,没有大喊大叫,就平平常常加了微信通过了,然后开启三天两头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模式。
真正的好友就应该是这样,不管分别多久,再见亦如从前。
再次相逢后,老铁建了个读书群,群规是每天读书打卡,凡打卡一百天者及一年者奖书一本。
怎么着为了这书我也得打吧,在这番有奶便是娘的诱惑下,我是群里第一个打到一百天的,老铁也信守诺言,要我发地址她要寄书给我。
群里有那么多人,如果真的一一送,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跟老铁说,送旧书就行了,不要送新书。可老铁不同意,非要送新的,还说什么书群要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就从我开始。拗不过,咱就接受吧。
地址发去,接收者发去,手机号发去,没几天就收到老铁寄来的奖品。她说要我有拆盲盒的感觉,看着那盒"宝物",别说,还真有。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赶紧拿起手机一阵猛拍,然后,在征得老铁同意的情况下,晒了一波九宫格的照片,再顺势发了一段软文案。
好多年不曾拆过带有精美包装纸的礼物了。小心翼翼的将纸一点点拆开,看看是什么书,再小心翼翼的将封面打开,看看有没有留言。果然有几行娟秀的笔迹。
这个字二十多年没见了,结构没变,比以前写得更好看。见字如面,一时感慨!
感谢老铁寄来的这么厚重的礼物, 相当相当喜欢,有心了[握手][拥抱]
老铁,等咱俩共读到一千天时,咱面基吧。
二十多年没见了,我很想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