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堆在一起,无论从哪里来说,都有些莫名其妙。但我下面说得事情的确就和这些词有关系,想了半天,确实又找不到更为贴切的题目,所以大家将就一下。
晚晴名士辜鸿铭,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这位老先生的一句名言,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男人和女人,就像茶壶和茶杯,一个茶壶可以有几个茶杯,但一个茶杯就不能有几个茶壶。大约意思是说,男人三妻四妾,乃是天经地义。这个说法很是挠到许多大男子主义的痒处,就连那些个平日三棒子打不出个屁的小男儿也是暗呼过瘾。果然,此言一出,频频被用于解释为何男人需要三妻四妾,而女人则需要从一而终。
我们再来看看辜鸿铭本人,1857年出生马来西亚槟城州,求学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出过达尔文、休谟、贝叶斯无数牛人的欧洲顶级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同样出过尼采、歌德、莱布尼茨等无数牛人的欧洲顶级大学),据说娶过一个日本女人为小妾,后在供职北洋政府。“生于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四句话是对这个号称“晚清第一怪才”一生的概括。此人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门外语,先后获得文、哲、理、神等13个博士学位。后来近蔡元培到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经是莱比锡大学的骄傲了,40年后另一位文学大师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求学,辜鸿铭的著作已经是学校的指定必读书了。著述的《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直到今天都是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必读书。那个时代,西风劲吹,各路大神都在翻译西方著作,给国人洗脑,而辜鸿铭已开始向西方人翻译中国儒家传统经典《论语》《中庸》《大学》,自信的用中国传统经典给洋人洗脑了。一句话,此人智商爆表,惊为天人,各种瞠目结舌,堪称一代宗师。
纵观世界,一夫一妻制度已是文明趋势方向,在西方各国,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需要遵从(沾花惹草偷腥免不了),公然挑衅文明和潮流的人,哪怕皇亲国戚巨商名流都会被淹没在口水里。可就偏偏这个中国字都写不好,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辜先生,抛出这个茶壶茶杯论,在民国欧风劲吹的时代,大声疾呼纳妾应该。确实让人费解。
辜先生是不在乎别人冷嘲热讽的,先进人士在批评同时,往往在私底下不得不承认这句名言比喻高明(尤其是男士)。比如民国大才子徐志摩追求大美女陆小曼,个中曲折和故事,皆是一段文人佳话。著名画家邵洵美还创作一幅画赠与陆小曼,一个茶壶,一个茶杯。题曰:志摩为茶壶,小曼是茶杯。这一个茶壶只有一个茶杯,虽为幽默,但也不失为讽刺。陆小曼何人,岂容任意轻慢。小曼笑纳画作,并说:男人和女儿不是什么茶壶和茶杯,应该是口腔和牙刷,每个人应该有专用的牙刷。不愧为一代才女,怪不得徐志摩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最后也是一个风流鬼。
自古以来,男女之间,许多事皆是神鬼难言清,真是个说不清道不白,絮絮叨叨争个没完。一晃眼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还有纳妾吗?我觉得明着纳妾已经没有了,但是“包二奶”“养情人”依然我行我素。如今二奶或情人,还不如纳妾,因为没有名分,这男人不负责的作为还不如以前。辜先生若是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小曼说,把男女比作口腔和牙刷,认为牙刷要专用才卫生。可如今乱用牙刷的事情也是愈演愈烈,性和婚姻关系演绎混乱。
说一个段子:话说一个孩子5岁不会说话,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看医生无果,路上遇到一个乞丐:这孩子不能开口叫人,一旦说话叫人,可是要死人的。回家以后,外公闻讯不信,对孩子说:叫外公。孩子喊:外公。当夜外公急逝。又过3年,爸爸憋不住了,表示宁死也要听一句爸爸。于是非让孩子喊爸爸,孩子无奈喊了一句。爸爸虽说恐惧,但也无悔,当夜备好遗嘱,卧床待死。结果第二日隔壁邻居老王暴毙。
段子虽然好笑,但是为何这类段子如此流行。有人说过:段子是最真实的当下。这类暗含乱搞男女关系的段子也正是反映中国当下的现实。有人说性解放,性自由,我说不上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有一点清楚:我们的观念有点紊乱,像是一手抱着茶壶,另一手闭眼乱拿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