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于漂三代,或之上。
具体几代已不可知。爷爷之前的祖辈,情况不明。爷爷外公辈,解放前背井离乡做小生意,赚了些钱,买了一块地,盖了房子。父亲解放前夕,在14岁的年纪参加了革命。然后毅然决然和“地主”家庭划清界限,奔赴工作岗位,来到我现在生活的地方(美丽的云南)继续革命工作,然后有了我们兄弟姐妹。(题外话一句,父亲的爱国与革命精神。去世前几天,天安门阅兵直播。重病在身,硬是直直坐在病床上,由他在外读书赶回来的孙子,用手机播放阅兵式,坚持看完才躺在床上。虽然他不是党员,不是干部)
从爷爷算起第一代,父亲第二代,我第三代。我的老家,父亲的出生地,没有什么亲戚。我的出生生活之地,也没有什么亲戚。亲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稀缺的存在。
从记事起,就一直在搬家,都是国家分配的住房。开始住在文庙里,一家六口人,挤住在不到20平方的一间木板房子。房子在的院子有四合院的感觉,我们叫它“小天井”。那是一个愉快的幼年,院子里的两个小伙伴,成了终生的兄弟。八十年代,有砖房了,并且有了自来水,然后搬到砖房。冬天终于没有巨大的冷风了,窗户还是会漏风,不过已经可以填缝堵上了。房子也变成了差不多40平方,有四间房。也有院子,也有邻居,也有小伙伴。当然,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院子里,经常有吵架。生气一段时间,过了还是邻居,还是其乐融融。在这里,我度过了童年以及半个青春期。然后,又搬了两次。然后我成家了,再然后又离了。
都说70后人运气好,赶上可以正常读书,不过,可是一直在改革。高中三年,每一年我都有不同的同学,不停的分班与并班。可以赶上最初商品房,不过,那时我可没钱,也没想到要买房,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房子。等到想买房了,房价涨了10倍(省城涨了20倍)。最初买了房子的,也没有变成富翁。因为没有人一直等到最后把最初买的房子卖了。都是要买新房的时候卖了旧房,还非常高兴的赚了一笔。
事情扯的有点远,出差在酒店里写了上半截,现在回来接不上思路了!
所谓的家乡以及乡愁,家乡不存在,而乡愁是有的。那是对童年的一种回忆罢了!而最根本的乡愁,竟然是无根之愁。而这大慨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乡愁吧。有根的,无根之愁。有根的,担心无根之愁。这估计也是中国人房地产一直独特立于世界之巅的根本原因。但凡有一点追求之中国人,必先置业为主。
由此,我在乡下买了地。准备好建房,延续我中国农民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