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理解《金刚经》之--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第四品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通俗翻译

“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该 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单是东方 的虚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来吗?”“不可思量,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思量,世尊。 ”“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词语备注

复次:这里是退而求其次的意味在里面。因为佛告诉须菩提第一次解释,须菩提没有听懂,所以退而求其次的再进行解释。

菩萨于法:菩萨修行佛法,菩萨内布施的法门。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此心应该随时随地的无所住,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处无所住。是让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布施,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不住色布施: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这里的含义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分别代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感觉。说明在布施的时候,也要将六根放下进行布施,不能掺杂进去个人的任何情感和感受。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菩萨应该这样进行布施,不执着于表相来进行布施。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一个修大乘菩萨道的人,能够不住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就有不可思量的大了。福德分为两种,一种是鸿福,一种是清福。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另一种是出世间的法和福德。

于意云何:是不是这样呢?

东方虚空:可以理解成整个东方的空间。

四维上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上方和下方的空间。

如所教住: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来进行修行了。

我之愚见

再接着上一讲的内容继续,这里,第一句是“复次”。含义是,前面已经解释了这么多,如果还听不懂,那就再退而求其次的来进行解释。

所以佛祖是拧不过须菩提的再三要求,一再二再而三的帮助弟子们进行答疑解惑。实际上须菩提的年龄是要比释迦牟尼大的,释迦牟尼是在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然后整个余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而须菩提是在这个阶段被佛祖的才学和思想所折服,自愿放弃荣华富贵跟随释迦摩尼一起修行的。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句也是第三品的品名:妙行无住分。无住的意思不是说没有住的地方,而是说心中应该无所执著。行于布施,行动在布施层面。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基本上佛学将我们人的所有感官全部都涵盖了,指的是色身、声音、香、味道、触觉、思想意识。那么对应的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和头脑。那么就不让我们执著于这些自身的感官上。

不住于相,上一讲我们讲了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不能执著于四相中。

下面佛祖又说了,如果能够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后面有形容了四维空间的大小究竟有多大,最后点出关键: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也就是说,如果菩萨能够无住相布施,福德也是非常大的,不可思量。

该品的中心就是佛解释了菩萨不住相布施的福德究竟有多大。那么菩萨应该怎么去修行。

对于现实的我们来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俗世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生活。其实群里的老铁跟我说,群里本来就是一个大家都在逞强、争强好胜的表达自己的求胜欲的地方,你写佛经有用吗?谁去来看?有什么指导意义?

其实我想说的是,两者并不冲突,我其实也在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指出:人的生命力来源于三个地方,分别是性、攻击性和自恋。只要人还有生命力,那么支撑生命力的必然是这三个方面,那么在我们的剽悍读书营,我都能看到大家的自恋,这就是好事情,因为人都愿意被别人看见,和觉知。如果总是不被看见,被发现,生命力会变成黑色生命力,带有破坏欲。这是不好的,容易将这部分压抑到潜意识层面中去。所以我说,这些都是好的。

《金刚经》是解决普生大众的烦恼的,能够直击面门的告知我们,你烦恼的根源在哪里,想要解决这些烦恼你应该怎么去做,如何去修行。就拿这一品来说,如果菩萨不能不住相布施,那么总是着四相,心中总是有太多贪欲,那么势必会烦恼。人性中的贪嗔痴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所在。那么对于剽悍读书营的老铁们的指导意义,就是能够解决大家的焦虑、不安、懦弱、甚至放弃等等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2,714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4,504评论 1 8
  • 虽然初中毕业到现在我们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但我想任凭时间耍什么花招,也无非就是将你的脸面变的粗糙些,身体上变得胖一...
    一朵小四月阅读 321评论 0 1
  • 对于自己的考前焦虑综合征真是越来越严重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成长成为一个大人了,需要担当的更多了,每每想到快要考试,自...
  • 已经辞别多年的空间日志,今天是有必要来看看了。一直以来以所谓的“心灵鸡汤”的美美的生活与学习日常。今天是要抱怨...
    Silence默默阅读 39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