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后学会分享
我们读完一本书,为了能够内化,让书中的知识与道理为我所用,所以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分享。
同时,要善于知行合一,新学到的知识或道理及时践行,变成自己的好习惯。
那么,怎么记录呢?
昨天讲了讲书稿或书评的写法,但其中有一点比较困难。就是初学者写讲书稿时,可能觉得挑三点比较难,今天专门讲一讲“如何梳理书中的逻辑线”,帮你轻松搞定书中的精华点。
二、书的逻辑线
很多人在读书时,抓不到重点,那是因为没抓住书的逻辑线。抓住逻辑线,会让你在读书时事半功倍。
通常,每一本书中,都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客观逻辑线,即作者的逻辑线,它是客观存在的,体现作者的行文思路,通常就是书的目录;
第二条是主观逻辑线,即在你读书后,你认为的书中重点的逻辑线,它是主观存在的,每个人阅历、理解力等不同,主观逻辑线也会有所不同。
三、如何梳理书中的逻辑线?
1.第一遍:用目录梳理客观逻辑线
很多人在读书时,忽略了目录,其实,目录是非常重要的读书线索。
建议你在读书时,用目录梳理客观逻辑线。
方法如下。
第1步:总结重点
每读完一节后,用一句话或关键词,归纳总结出本节的重点。归纳总结的过程,也是回顾复习、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第2步:标注重点
然后,你在目录中本节对应的位置,用笔直接写上重点即可。这样,在全书读完之后,你只需要回看目录,就可以非常迅速地抓住重点了。
客观逻辑线就像是书的地图,能让你读书时不会迷失重点。
2.第二遍:用便签梳理主观逻辑线
在读完一遍书后,应该继续“复习阅读”,巩固复习书中重点。
第二遍读书时,用“便签”梳理主观逻辑线。
方法如下。
第1步:只读重点
在第二遍读书,即复习阅读时,你只读你在第一遍读书时标注的重点,即“折页+画重点”的地方即可。
第2步:写关键词
此时,凡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贴上两张便签。
第一张便签,写下本部分的关键词。
第3步:留下标记
第二张便签,直接贴到书中作为标记,以提醒自己这里是重点内容的出处。
第4步:挑出三点
在你读完第二遍后,把写上关键词的第一张便签全都拿出来,统一贴到某处,比如,桌子上、白板上、墙上等。这时,可能有多张便签。
然后,你再从中挑出最打动你的三张便签,并且保证这三张便签有一个内在逻辑,并重新放置排序。
第5步:理出逻辑
这时,你就能梳理出你的主观逻辑线了。逻辑清晰后,就为输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管你是与人讨论这本书、写书评,还是录视频、直播、做读书分享,都会非常轻松。
学会在阅读时梳理主观逻辑以后,在梳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将书里的内容贯穿成线并自然融入自己对生活、工作的思考,不再只是单纯地抄书。
3.巧用思维导图梳理逻辑
如果借助工具来梳理书中逻辑,会让书中逻辑更加清晰。
为了掌握整本书的总体框架和逻辑,我们会选择思维导图来梳理逻辑线,对书中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和加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这有助于提升自己思考能力,更有利于内化和践行。
比如,樊登老师在讲书时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快速阅读,了解书的整体内容,确定思维导图的大框架;
(2)精细阅读,画出关键词和重要内容,对思维导图细节进行补充;
(3)复习阅读,对思维导图进行删减和整理。
小结:
解锁逻辑力,能帮你轻松读书,更快抓住重点;
能帮你深入思考,建立金字塔思维,找到问题的关键;
能帮你清晰表达,在做读书分享、演讲、讨论、工作汇报时,更易说服听众、高效沟通;
能帮你轻松写作,写出重点突出、条理鲜明的文案;
能帮你高效解决问题,直击要点,突破瓶颈。
今后在读完书写读书收获或书评时,记得践行这样的方法,梳理书中的逻辑线,快速、准确地找到三个感触点,去充实展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