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喜欢听,不喜欢说了。
听,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休息。夜晚睡觉前,孩子都睡了,早晨醒来时,周围一片静寂,我喜欢塞上耳机,听一首曲子循环播放。过年打扫或者饭后洗涮,我也喜欢听着音乐干活。
每一段时间都有一首特别喜欢的曲子,听着看书或者写作心里特别安静,好像喝一杯茶,不知不觉就喝了很多。音乐就像杯子里的茶叶,有了茶叶水也有了滋味,有了音乐生活就有了色彩。
先后循环播放的大多是轻音乐,比如班得瑞的《清晨》《真爱》《星云》,一度喜欢听《且听风吟》,最近又开始反复听《爱的罗曼史》。这些轻音乐让我无论做什么都能感觉内心宁静快乐,时间像流水一样悄悄流淌。
听音乐也能让我更快进入写作状态,根据不同的文章我会选择风格相近的音乐,比如写红楼书评我会听古典音乐,写往事我会听怀旧的音乐,音乐不仅不会打乱我的思维,还能将我与外界隔绝使我不受打扰,并刺激我的大脑思维,一带上耳机,笔下的文字就汩汩流出。
散步的时候我会听一些讲座,前几年买过一些讲座最近又开始回听。当时只是浅层次地听,如今结合着读书来听,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很多读书感受不谋而合,还能获得很多思想的碰撞。听君一席书,胜读十年书。听和读结合起来,不费力还收获很大。
抽空去做个护理或按摩,一个来小时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听。我常常选择这时候听《蒋勋说红楼》,这套讲座很早就买了,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几乎读一遍书就听一遍。蒋勋老师的声音富有磁性,说话节奏不紧不慢,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听来特别舒服。
选择这时候来听,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就是为了堵住护理小姐推销新产品的聒噪。听讲座避免了无声的尴尬,顺便也让她们接受一下艺术熏陶,有些护理小姐听着也入迷了,还问我从哪里听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须声嘶力竭的说教就让周围人受到影响,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的。
听,将眼睛解放出来,一天到晚用眼,也该让眼睛歇歇了。虽然只是听,大脑却并没有停止思考。
相比说,听的时候人的思维更活跃,说的时候思维会受到干扰。这一点作为老师我深有体会,凡是那些上课静不下来的学生基本没有跟着老师的思维在走,那些静静听课的学生才是真正用心的学生。如果能够静下来听,收获远比喋喋不休多得多。
听,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最早具有的感官能力。
研究表明,胎儿在三个月左右就有了听力。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是用听的方式来了来感受世界的,而后才有视觉、嗅觉等其他感官能力。
所以,最早的胎教就是声音的胎教。听轻音乐或者听故事,尤其是听妈妈的声音,是对孩子早期的胎教形式。
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我就常常晚上躺在床上陪他听轻音乐,轻轻抚摸肚子和他说话。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开始有了回应,听我说话时会在里面动一动,好像在对我说:“妈妈,我听到了。”
除了胎教,对孩子的后续教育同样离不开听。一个总是听着“谢谢”“对不起”这些话长大的孩子,比生活在污言秽语中的孩子天然懂得怎样与人交流,一个总能听到“宝贝”“我爱你”这些语言的孩子,天生就比在暴力语言中长大的孩子拥有足够多的爱。
听,也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最后消失的感官能力。
当你的其他感官能力都消失了——无法吞咽食物,无法看清亲人,无法发出声音……生命即将走向结束的时候,听,是你唯一还存在的能力,是你和这个世界还剩下的唯一联系。
所以,如果你的亲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与其无谓地痛哭和喧闹,只会让她感到焦灼不安。不如坐下来贴在她耳边跟她说些让她宽慰的知心话,说说你最想说还没来得及说的话,比如“我爱你”,让她可以安静祥和地离开这个世界。
母亲离开世界最后时刻,我止住悲伤趴在她耳边说:“妈,你不用操心了,已经操心了一辈子该歇歇了,我们都会好好过的。”
虽然她不能睁开眼睛也不能说话,但那一刻她一定听到了我的话,因为我看到一滴泪从她眼里流出,顺着眼角滑了下来……
20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