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9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的国有银行工作,当时的状况就是工资比机关单位高出三、四倍,有1室1厅单位宿舍分配,金融机构就是高大上形象。对应金融产品,除了结算业务与大众相关性较大外,许多都是与“有钱人”才相关,说白了,那时的金融产品特欠缺,特别是针对个人投资者。记忆中也就是储蓄存款(包括零存整取和存本取息)、国债及少数人参与的股票等等。总结起来:有钱去存就行,因为这是无风险利率,而且很高,胆大的去炒股就行,国债倒是要抢购。家庭财富刚刚才处于储蓄阶段。
到了2000年以后金融产品开始不断丰富,股票与银行联姻,可实现银行卡与资金账户无缝对接,大大方便了投资者参与股市,股民数也因此急剧上升。银行开始推出理财产品,而且品种还不少。最重要的是基金投资开始走入百姓视野,这也是对小编印象深刻和影响巨大的事,2005年启动的这轮牛市,让很多普通投资者都认识了基金,成了基民,并赚取了丰厚的回报,但好景不长,两年零四个月后,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股灾日发生,股指在短短几天内断崖式下跌,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不但毫无收益,甚至本金损失严重,因此进入了漫长的投资者风险教育阶段,也正因应了网上特火的那段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都会靠实力亏掉。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毕竟牛市中,所有股票都鸡犬升天,不需要专业,不需要理性,只需要胆量,胆大的买入并持有,当时大家被胜利冲昏头脑,笃定1万点的股指会出现,手中的持有投资品,没有好坏,没有组合,更没有减仓,甚至信心满满的,越跌越补,最终弹尽粮绝,深套其中,最后剩下了割肉或者是当做遗产传承两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