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的时候,路遇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卖石榴。
瘦骨嶙峋的老人,头带一顶简陋的草帽,面前摆放着参差不齐的石榴。
“婆婆,这石榴怎么卖?”我忍不住走上前一问。
“石榴六块钱一斤,买多点就五块半。”老人声音极小。
“那给我来两斤。我要大一点的。”
“好的,给你捡大的。”但是老人只是捡了一个大的,其余全部是小的。
“婆婆,你不是说给我捡大的吗?”我不禁问道。
“不能全是大的,都把大的卖给你,小的就不好卖了。”老人很理直气壮地说。还边把原本一些有点大的都放回摊贩上,边嘀嘀咕咕地。
我看了,心里感觉这老人可真可爱。
若她不是老人,我肯定会据理力争。但是她是一位老人,还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是一位为生活奔波的老人。面对这样的老人,所有的道理都会变成爱怜,都会变成心疼,你会忍不住帮她,甚至于把她摊贩上的东西全都买了。
最后,我也做了这样的决定,我把她面前的石榴全买了。她连连道谢。看着她蹒跚回家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底是儿女不赡养,还是本是孤寡老人,以至于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却在为着一日三餐奔波不已。
每次在街上遇到这样的老人,我总免不了心生怜惜,总在想着是何原因到致如此?
记得那次跟小孩在街上走着,遇到一老人在乞讨。
老人面前摆着一个碗,身上特别脏,还散发出臭味。许久不剪的头发,长到了腰间,一幅蓬头垢面的模样。
小家伙看到偶尔有人给他碗里放钱,就问我,为什么大家都给钱给他。我说,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爷爷需要帮助,所以都给他钱。
小家伙似明非明,也问我要钱说要帮助爷爷。我把钱给了他,他放到了老人的碗里。在那以后,只要遇到类似的人,他都会问我要钱,说要帮助他们。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奔小康的社会,还会有着这么多老人出来谋生。我想大部分原因不是因为老人是孤寡老人,而是子女的不赡养所至。
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却总会爆发出子女不赡养父母的大新闻。或是因争房子,或是因争财产,而最多的便是争房子。何以父母比不上一套房子?
父母比不上房子,也显现出在房价居高不下的社会,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恐慌。而房子做为安居乐业的首要条件,更是能给予年轻人安定。鲜少有人不为所动。
畸形的房价,导致了畸形的社会现象。若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社会现实,那么就要给予年轻人有能力支付的物质需求。比如房子,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解决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年轻人的道德教育,仁义礼智信,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孝道,更要普及,使年轻人爱父母,主动赡养父母,这样才能造就和谐社会,有爱的社会,温暖幸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