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再一次验证了,非结构化数据的必要性。我司产品用户在注册过程中,大龄用户很多次发生搞不懂验证码怎么填写。就是input框后那种“3+25=?”的验证形式。普通网民水友们很奇怪这难道不好算,小学没毕业之云云。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运算层面。而是接受信息逻辑层面。并且我司产品用户的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大龄,非网瘾患者,平时很少上网用PC甚至手机你能想象吗,这产品线有多刁难。“接受信息逻辑”层面是啥呢,就是说用户不知道是该运算公式后只填入一个结果数字“28”呢,还是该模仿写一个的公式“2+24=?”呢,还是连公式带结果一起输入“3+25=28”呢,还是其它奇思妙想。也因为他们也许很多人之前没有填过“请写入右边数字或字母”的时代就直接跨度到运算了吧。(PC产品验证码形式是挺乱的,字辨认确实也有很变态的!)
不谈提示语的严谨性重要性。单说这种验证码方式的机器语言,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数据模式(图),它的的优势在于格式化的信息让程序处理起来更方便,我估计也是多年前某程序员大神编写的。对大众用户(9年制义务教育普通人群)是够。但是碰到我司产品用户特殊性却有了障碍。特别是某些会产生歧义的输入框!
临时解决方案是让前端大神修改为要么是“字母数字”形式,要么是“滑动拼图”形式,也看他们懒不懒。然后我风声鹤唳的温柔交流了下理想中的表单该如何“人性化”的一面。其实表单的填写本来就是枯燥厌烦的事情。而且我司产品填写内容虽然阶段性展示了,但是细节处理上给出了可以更好的方案,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填写”说直白了就是随便填。不按照既定规范格式开放式输入字符,然后程序查找判断填写字段中的可能正确性答案。不论是填写日期时候写成“2017-8-6”还是“2017 08 06”,“日期是2017年8月6日”是否有多余字符,系统都能识别筛查,而不需要像工程师一样严谨。
开放式体验设计也体现在精简用户的操作的细节上。比如在设计客户端的文件预览功能,我会在界面的基本框架中布置好一个功能图标入口,运用十分逻辑化的流程给予表现:点击主界面功能图标 → 弹出文件列表对话框→ 点击添加新文件图标→弹出win系统弹框→寻找新文件位置→上传到文件列表对话框→ 选中新文件打开。这种流程优势是逻辑步骤清晰,基本不会发生歧义误操作。但是劣势是操作十分繁琐。经过用户调研后,统计用户在使用预览文件功能中添加新文件预览和上次旧文件再次预览的比例前者约56%。所以只针对新文件预览流程,又进行简化:就是文件直接拖拽到主界面内直接打开,后台自动添加在文件列表内(防止用户本地丢失)。这样用户避免客户端执行逻辑,很迅速的高效使用。
精益化设计中,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将就开发成本和快速圈地等因素,大口咀嚼后的细嚼慢咽,对用户群的周到服务才会逐渐强化用户依赖感。而对产品传达出的品质,无非是在产品设计的想用户不敢想,为用户不敢为,广于用户眼界,高于用户思维,把诸多用户无法掌控因素扼杀摇篮里。如果程序结果验证是利大于弊,即使再艰辛复杂,程序开发中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开发中解决,把最方便的体验给予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