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我都在和所有人一样,脑子里一直考虑着给父亲买点什么节日礼物。商家趁此机会,正打着“爱父亲”的旗号大肆宣传,摇旗呐喊。在这个人人是网民的网络时代,不可能有人会真正忘记这个节日。
对于给父亲的节日礼物,我拿不定主意,向同时正在逛街给父亲选礼物的好友求救。好友发来短信出主意:腰带、钱包、衬衫……最后她说,她买了一件衬衫。样式有些新潮,能够让父亲看起来更加年轻。她给出的这些选项,我在脑子里一一过滤,最后发觉居然没有一样适合。或者并不需要,或者作为一个男生,在选购时无从下手,再或者,想象着父亲收到礼物之后更可能会因为不实用而埋怨自己浪费……
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和很多个其他西方节日一同,横行中华大地。至于父亲节,我更喜欢台湾的习俗:8月8日,88——爸爸的谐音。很是亲切。
节日过度地盛行,很容易因为大众的盲目跟从而导致其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而缺乏真正来自心底的情感——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云云——莫不如此。今天的父亲节,亦不能例外。如果说商家卖场里面打出的亲情牌在促销商品的同时,同样是在给云云大众提供一种表示对父亲的爱——母亲节同理如是——的外在方式,那么,我觉得与其把那些五颜六色的各式礼品放在父母的面前,尚不如把自己从那些平日里所谓忙东忙西的状态中剥离开来,把自己放在父母面前,“不洗衣不做饭,陪老两口说说话,他们已是满心地欢喜了”。
关于此,几年前的一篇文字中,有这样的叙述:
“……节日只是警醒忙碌或麻木中的人,让我们更加明晰,不管是身边,还是千里之遥的家乡,我们的父母尚期待着我们过得更好,尚期待着这个家更加团圆美满,尚期待着你我能够在忙碌的间隙,回到他们身边,不洗衣不做饭,陪老两口说说话,他们已是满心的欢喜了。……”
我又发现,关于对西方节日的看法,几年前我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这个在西方甚为被重视的节日来到了我们这片土地上,我们何不让它发挥它所能之功效,让我们多一分欢乐的可能呢。‘为的不是这个节对吧?咱要的是一份心情 。 ’……”
可是今天的我,却没有了那种强烈的想法。再回到今天这个节日来说,我不再认为我对父亲、对母亲的爱需要通过一个特定的节日和特定的礼物来予以特别地表现。只要我想,或者父母需要,至多一个小时之后,我就能够出现在他们面前。虽不是和父母同住,但我三天五天、一周半月都可以回家一趟,有事情的时候尤其频繁。我回去未必跟着他们做多少事情,哪怕只是陪爸爸喝一口小酒、随妈妈转转灶台,都足以表达我对他们满心的爱。而此时,节日与否,又有什么关系?节日的那“一份心情”,不是天天都在么?
只要心中有爱,天天都是父亲节(母亲节)。我想,这就很好。
于是,我放弃尚未选定的礼物,不再去想它。
半个小时之后,我就已经在路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将会两手空空地回到家里。一个半小时之后,我将坐在父亲的身旁,端起啤酒杯,跟父亲说:
“爸,祝您天天都健康、快乐!妈,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