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朋友第一次接触到理财的概念,除了鼎鼎大名的余额宝之外,很多都是因为这几年风头正劲的P2P。
从早几年传说中的低风险高收益,到近些年的骗局、跑路,关于P2P的流言纷争从未停止。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公安部等联合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网贷新规,留给P2P公司一年的过渡期。如今8月将至,P2P公司将面临最严格的大考,而对于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了解P2P变得格外重要。今天的分享会全面阐述对于新手来说需要知道的P2P知识,帮助大家理性决策、谨慎投资。
一、P2P从哪里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P2P是Peer-to-peer lending的缩写,指的是个人之间的小额借贷。它最初的雏形起源于1983年孟加拉国著名的银行家、经济学家尤努斯创建的格莱珉银行。
尤努斯博士认为现代经济理论在解释和解决贫困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他通过格莱珉银行开展无抵押小额信贷业务,鼓励小额存款,并把吸收的存款发放给需要贷款的人。
尤努斯博士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间接影响了数千万人的金融理念,还因此获得了20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简单解释下这个高大上的故事:做小本生意的普通百姓,是很难从银行这种大机构获得贷款的,而自己事业一直受限于资金的短缺。所以格莱珉银行最开始只是半公益性质的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没想到这些小公司竟然非常诚信。因为平时没有获得资金的渠道,这些中小经营业主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按时还本付息,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存款,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2005年在伦敦诞生了全球第一家P2P平台Zopa。在Zopa网站上,借款人列出金额、利率、期限和用途,投资者根据借款人给出的信息搜索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Zopa则向双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自己不设立资金池,不赚取利息差,当然也不承担风险。
简单的说,就是一帮人想借钱(用于还信用卡、消费、企业经营等等),而另一帮人手里有闲钱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这个时候Zopa就说:“想借钱的来我这里登记,把该写的信息写清楚;想投资的来我这里看信息,选择符合自己预期的。借多久,利息多少都是你们的事,钱也不会走我这边,Zopa为你们牵线搭桥,就收点介绍费吧。”看,像不像中国最普遍存在的民间借贷?中间的介绍人偶尔收点辛苦费,这就是P2P平台。
你买P2P的产品,本质就是把钱借给别人收利息。日常我们熟悉的P2P公司就是个中介。
请注意,这是P2P原本应该有的样子,但是进入中国后,好像大部分都跑偏了,接下来我们来谈这个。
二、中国P2P为啥有些不一样?
用速生速死用来描述过去两年中国P2P行业的血雨腥风真的再适合不过。e租宝事件、大大集团资金链断裂、侨兴债违约事件等等,让无数投资者付出惨痛的代价。(感兴趣的可以搜索相关事件,情节比故事书还跌宕起伏!)
这里列举几个P2P平台最常见的风险:
1、自融自贷:平台拿了投资人的钱,并没有出借给借款人,而是把钱全部用来投向该平台所在公司的项目。而所谓的借款人都是伪造的,平台只是一个为自己公司获取项目资金的工具而已。其中的风险就在于一旦项目出问题,别说利息,就连投资者的本金也会打水漂。
2、长拆短:举个例子,A公司问某P2P平台借钱,金额500万期限6个月,可是该平台上卖得最好的产品是1个月和3个月的,所以P2P公司就把这500万的借款拆成三个期限长短不同的产品:200万1个月,200万3个月,100万6个月。卖给投资者以后,就获得了500万资金。
一个月后,买“1个月理财”的投资者要拿回本金与利息了,共计200万多万,而A公司的500万的借款要再过五个月才能回来,P2P公司这时该怎么办呢?要么自己垫钱,要么就继续卖产品,用新投资者的钱先进行垫付。
这种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一旦没有新的投资者进来,平台就很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投资者的本息。
3、诈骗:这类平台的目的就是想捞一笔走人的,所以常常会以高收益、低风险来吸引用户,一旦达到目的就直接跑路。
为什么看似互利互惠的P2P一来到中国就变味了呢?
首先,中国目前的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有时候不诚信的行为收益颇丰却代价很低,自然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其次,P2P在国内呈爆发似的增长,行业监管一时没跟上,让许多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再有,国内外P2P借款人的情况有很大区别。以美国为例,P2P大部分借款人是个人,主要用于偿还信用卡。而国内向P2P平台借款的主要是小微企业或者一些在银行贷不到款的公司,因为拿不到便宜的资金,所以只能在P2P平台上以20%甚至更高的利率贷款。直白点就是银行觉得借钱给他们风险太大,所以他们就上网向毫不知情的普通投资者借钱了呗。
去年8月,万众瞩目的网贷新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终于落地,其中规定了个人、企业在P2P借款金额上限:
此外还有各种详细的规定,例如:要求所有网贷都要接受备案管理,接受银监会、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双重监管等等。
那按照规定整改不就行了么?实际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乐观。
“2017年2月17日,在地方监管部门举行的一场闭门培训会上,来自监管部门的权威人士透露,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目前广东地区没有一家平台是属于合规类平台,平台几乎都要面临整改。”(21世纪经济报道)
纸面的东西落不到实处也只是空谈。
虽然最近已不太听得到某某平台卷款跑路的新闻,感觉太平了不少,但是P2P行业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新一轮洗牌即将到来。
三、当前对于投资P2P的建议
如果你想投资P2P,还从未实践过,那么现在最适合的做法就是等。
到8月24日,也仅有短短3个月的时间了,现在各个P2P平台都在为符合新规做各种各样的调整,里面的复杂程度真的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真心没必要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趟这趟浑水。到时候一定会有一大批不符合规定的平台被关停,坐等能够符合政策规定的优质平台自己浮上水面不是省时省力么?
总之一句话,兵荒马乱,别凑热闹。
如果你已经投资了一些P2P项目,那么现在可以做最关键两点:
1、检查项目到期时间,如果近期(5、6月份)有到期的,到期后最好先将资金转出平台。等到8月以后再说。
2、检查自己投资的平台有没有进行或完成银行存管。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2017年8月24日前必须完成存管。每家P2P平台,有且仅有一家银行作为第三方存管方。银行存管只是必备标配,网贷平台不得用存管银行进行营销宣传。
正是因为以后不可以用银行存管的名义来宣传自己的安全性,所以现在那些完成存管或者正在进行中的平台,一定会在显著位置狠狠的宣传自己存管已完成。如果你所使用的平台一点动静都没有,就要注意哦,最好尽快出逃,毕竟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监管落实后,不合规的小平台、骗子平台估计难以生存了。未来,P2P平台仅充当信息披露角色,帮助资金供求双方进行更高效的匹配。平台本身不得设立资金池(必须银行托管),不得涉及资金运作,也不参与担保。平台不能触碰资金,是中国P2P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这个行业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的一大保证。
并不是说8月份以后全部的P2P平台都是安全的了,骗子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同时新规规定“平台不得承诺保本保息”,这是提醒大家注意投资风险的存在,非常重要。
如何选择合规合法的P2P平台?参考图片中13条禁令,如果有违规的都不适合投资。
此外,社科院每年都会公布风险测评名单,各大金融论坛也会有相关的测评报告供投资者参考。
监管到位自然要拍手称快,但同时也意味着P2P平台运营成本增加,导致收益率下降,回归到理性区间内。风险与收益必然是并存的,传说中的低风险高收益也仅仅只能是传说。
最后,可能会有人问,难道就把资金闲置三个月么,这也太浪费了吧。没错,在投资上,时间真的就是金钱。P2P仅仅是市场上众多投资品中很小的一部分,说白了就是把钱借给陌生人陌生企业收利息。还有更多的投资品(基金、股票、债券等)能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或更高的收益率。分散投资是人人可以使用的对冲风险最好的方法,多掌握各种投资品的知识,合理进行资产配置,才是获取长期收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