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自己成为母亲已经4年多了,这个过程有无数的艰辛,也有数不清的幸福瞬间。对于自然而然成为母亲的角色转换,没有做过太多功课,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有误区也有部分引以为傲的方式方法。短短4年时间回忆过往,个人成长空间可能有限,但一直秉承以身作则,树立父母形象榜样为教育理念一直要求自己提升,这也是我加入007的初衷,加强自己,与战友相互赋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去改变它,隐藏它。与孩子一起成长,可能是每个母亲的初衷。
30多年来我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初衷?她作为我的母亲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呢?我是家中长女,不知道长姐如母的概念在弟弟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在我心中从小就埋下了种子。潜意识里就觉得应该多承担一点,不过年纪小时行为和问题反映应该是特别搞笑的。我和弟弟在这30年的岁月里和父母一起的日子最多应该只有12年吧……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和爸爸妈妈的亲近关系包括交心的事情少有发生,但是对于妈妈为我们家庭的付出一直放在心尖上!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自记事以来我和弟弟的学费好像一直都是最后几个交上的,甚至是倒数第一个,总是推脱到开学后的好几天。以前还不是九年义务教育赠策,只要上学就是要交学费和书费的,没有学费就领不到书本,印象最深的是开学4天还都是在看同桌的书,这个6~7的年纪我已经有自尊心了,可能还越来越强。虽然不明白自己家里为什么没钱,也曾经鼓起勇气问父母为什么自己家里没钱,明明大家在家都一样,心想田地都是同样的收成,为什么会有差别呢,是自己家的庄稼不如别人家种的好?现在终于理解了理财的重要性,真的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妈妈是个特别好强的人,她觉得只有上学才有好工作,而且不会像农民这么辛苦,妈妈的辛苦估计都是拜我爱吃懒作的爸爸所赐,地里农活在我的印象里是只有妈妈劳碌的身影,还有我和弟弟间歇性的陪伴。也可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妈妈说我在5岁时就自己想办法为他们做早饭,农村人夏天都是起床就干活,气温上升后回家吃早饭。到在我小学4年纪末,妈妈决定外出打工,供养我和弟弟上学,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现在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这是需要什么样的勇气离开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女,但是当时是明白妈妈离开的理由是为了我和弟弟以后更好的生活,心中即便有再多的不舍也强忍着没哭,妈妈走后一个人偷偷抹眼泪,到现在我真的特别佩服当时的自己。虽然妈妈对我特别严厉,挨打是常有的事情,可是现在一点都不怪她,而且很感激,我想这也许为什么会有“慈母多败儿”的谚语。每个略有成就的人背后可能都有父母的严厉执法,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就这样我和弟弟就过上了留守儿童的生活,我也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强加到弟弟身上,结衣缩食,努力学习,就为每次给妈妈回信时候有拿的出手的成绩,让远在外地的妈妈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心里觉得是欣慰的,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外出打工的决定是正确的。上完初中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同学20%的父母都是不在家的,而且因为妈妈的外出,我和弟弟的学费从来没有推迟过1天,都是提早2个月妈妈都把学费打到存折上了,而且生活费也很宽裕,但是我管着财务硬是2个人不多花1分钱,为此我还依稀记得在初中时弟弟乱花钱我跑到他教室门口把他揍一顿,这件事儿的对弟弟估计也有特别深的影响,我后来听爸爸说在弟弟上职专时有一次丢掉100块钱,一直不敢告诉我,借自己哥们的钱啃了一个星期的馒头,事后2个月我才知道此事,一直到现在我都在懊恼当时的管教是不是太严了,自己的行为表现也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好像在我和弟弟的成长中没有爸爸的参与一样,没有人告诉你这件事情的对错,我们两个都觉得爸爸是对养我们没有付出的人。现在想想可能是一个人的活法不同,你也不能说“以追求在别人眼里的或者自己认为的潇洒为目的的生活状态”做错了。等我高中毕业弟弟职专结束外出工作后才略有工作的心思,这个时候我外出上大学,妈妈才结束了长达7年的工厂生活。
现在的我努力工作,过好生活,为孩子创造更高的平台,力所能及的提高起点,一定要保留的是教我女儿肯吃苦,做事独立自主,遇事有决断能力。我想过好我自己的小家是我妈妈内心最深处的期待了。我很幸运我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成长陪伴略有遗憾,但是回忆过往满是正能量!一切的艰辛都是值得的,马上就要母亲节了,希望所有的妈妈身体安康,以后懂得享受生活,幸福指数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