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新解7:【泛爱众】篇
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zǐ)。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新解: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居一方土地上,所以应当彼此相爱。
“爱”是人类词典中少数几个最玄妙的词汇之一,从物质到精神,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世俗到灵性,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哪一个世界都少不了“爱”的身影。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既是原因又是结果,既可以用来指代动物性的本能,又可以指代宇宙的本体。总之,让你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你每天都在经验它,陌生是因为你还真说不清楚这是个什么东东。
通常我们用上“爱”这个字的时候,是在表达某种强烈的渴求“合一”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本质是占有,并与之合体。无论我们爱一个人,还是爱一个物,我们都渴望她/他/它是我的,而且为我所独有。吊诡的是,这种占有的欲望却披着一件无私奉献的外衣,所以这世上才有那么多以爱的名义带来的伤害。
而真正“爱”,指的是尊重他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给予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支持他人并与他人一起学习合成长,而非限制或自我限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凡是人,皆须爱”。
《易经》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种“生生之意”就是爱。我们把商业合作叫做“生意”,就是从这里引申来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我查了《论语》《老子》《诗经》,里面用到的“爱”字,没有一个是描述男女之爱的。可见男女之爱古时候不用这个字来表达,而常用的是“悦”字,我们现在还说,“两情相悦”,“女为悦己者容”。
亲人之间的爱,也不用“爱”这个字,而是用“亲”,所谓“亲亲仁民爱物”。爱一直是用在最广泛意义上的,比如“爱众”,“爱物”,更像是一种强度不怎么浓烈的正向的情感。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行”指的是德行,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就高。有才华的人,众人自然佩服。
“言大”就是说大话,吹嘘的意思。话说过头了,人们就会当个笑话来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现实是这样吗?很难说。德行和才华是名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没有人会承认招聘时候看颜值,但颜值高就是占优势。没有人承认会被你的简历、头衔、证书、荣誉所诱导,但是会包装就是占优势,这已经被心理学研究证实了。然而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一条作为行为准则,是因为我们选择相信,这是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持有这种价值判断的人,内心更安定、更平和一些。
而且,德行和才华是可以自主选择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而颜值是先天的,爹妈给的。我很佩服那些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要靠努力和才华的人,他们活得很明白。
如果你想追求现实世界的成功,你也要明白“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这一条是有逻辑漏洞的,漏洞就在于那个“自”字。我们再说一遍,德行和才华是名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包装还是有必要的,“言大”一点儿没问题,言大到什么程度才是好呢?起码你自己真的相信吧,并且努力付诸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