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新书发售会视频,嘉宾有四个,白岩松,汪涵,陈丹青,梁文道。会上他们聊起了纸质书是否会被电子书淘汰这个话题。
先说说自己的经历。
在高中之前的十几年里,我都是看纸质书的。那时看纸质书成本很大——我觉得很大。小学的时候喜欢百科全书,所以买的书大多要上百一本或者一套,觉得很贵,或许是那时没有觉得知识的分量和价值吧。那时看书目的很单纯,就是我想看,我想了解。在那个时候,网络没普及到我身上,我只能通过书本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从书里我看到了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稍微大一些了,就开始读杂志。《课外阅读》,不得不提起的杂志,陪伴了我十数个春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很多的启示,也是让我喜欢上写作,喜欢上思考的导师。每月一本,反反复复的读,很多文我到现在还有印象,也还能记得那时的心情。至今还存了很多,甚至还能找到2004年的期刊。除了杂志,那时还能看的就是父亲留下来的旧的武侠小说。一本厚厚的金庸全集,还有一套《杨小邪传奇》。大概在初中的时候,我读完了我能找到的所有的武侠小说。而这时,我有了第一部属于我自己的手机。
高中的我有了手机之后,网络也进了我家门。于是从那时起,电子书成为了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我不知道自己读过多少小说,穿越的、玄幻的、职场的,形形色色,我估计到今天的,应该有读过差不多两百本了吧。电子书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我阅读的成本和限制。成本自然不用说,很多下载都是免费的;解开了限制才是最令我心动的地方,只要我的手机有电,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看,不用捧着一本书看,只要有一部轻巧的手机,我便能拥有很多的电子书资源。对于高中住宿的我来说,那真是极好的。
到了大学,我发现纸质书更能吸引我。或许因为电子书太单调了,没有插图,也少了一份厚重感,还少了一份书香气。如今,我更愿意拿起纸质书看,从封面,到排版,到前言,到文字,到插图,每一本书都有特点,每一本书都有新意。这种新意不是手机上的代码所能表现出来的,而我特别喜欢这种新意。说起这个新意,我想起了我前年买的一套书——《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这本书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被我在购书中心发现的,我那时已经准备回家。但是路过了这本书的书架,被它的封面吸引了,进而我翻开看了几页,然后被内容吸引了。于是我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就决定买下它。我想,如果是我在网站上我看到这本书的,我是不会去点开看的,或许我就会错过这本我认为很有意思的书了。
回头来说说前面四位。我最记得的是白岩松说的:“一种东西的存在是因为有需求,我们经历了黑胶唱片被淘汰的时代,但是现在依旧有人喜欢黑胶唱片,所以还有厂家生产它;纸质书也是一样的,它有需求,就会存在。我想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我是看不到纸质书被电子书淘汰的。”电子书大大的拓宽了读者的空间和范。他们四人认为,电子书是一种趋势,因为方便,因为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但他们还提出一个说法:当你需要布置房子的时候,纸质书就比电子书要好了。你要摆多少Kindle你才能摆满你的书架?但是书就不同了。
我想,电子书或许真有一天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纸质书还是会存在。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因为纸质书的分量。随手拿起一本书的感觉和随手打开一本电子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这种不一样,就有了纸质书生存的空间,有了它的一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