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说: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声,才能够显示你的优雅。
有人大嗓门,方圆三里抖三抖;有人则轻声细语,如沐暖暖春风。
说话的音量,就像一杆标尺,丈量出内在的修养。
01
压低声音,贵人风范
宋庆龄15岁的时候,就进入美国的一所女子大学学习。
一次上课,正在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说:“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坐在前排的宋庆龄听到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但仍耐心听这位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讲完后,宋庆龄就站了起来,她虽然有点激动,但仍用平缓柔和的语调,反驳了美国同学所说的话。
韩寒有句话说得好:说话声音越小,气场越大。
华春莹,被称作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最美发言人之一。
在面对外国记者尖酸犀利的发问时,仍以沉着冷静的姿态,仍能语速平缓,底气十足,霸气的回复外国记者。
语速平缓,却无一人敢小瞧她铁娘子一般的作风。
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
张飞的声音能吓退兵马,可他还是做了闷声不响的刘备的小弟。
嗓门大不能说明你有理,抢着说更不能证明你强大,温柔缓和的声音一样可以掷地有声。
真正的自信与富有,无需言语衬托,更无需张扬,它是深藏于血液,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