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纵观古今能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一番磨砺,才能流芳千古。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子囚秦,著《说难》、《孤愤》。
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生在人们看来是极其不平凡的,去过很多国家,精通十二种语言,在学术方面也勘称典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一生是极其辉煌的,也是极其为人所向往的。但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实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很多人只看到他,学有所成,功成名就,但季老的一生,并不是事事如鱼得水,多年的逃亡海外,与亲人分离异国,由于战乱,多年无一封家书。身体心理都几经折磨,在他几近于绝望的时候,希望支撑他走过一关又一关,因为他相信希望就在拐角处。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困难面前停住了脚步,殊不知跨越这道坎就是艳阳天。
秋水天长,物换星移,多年流亡在外。错过了人生中的许多美好,留下的是太多的遗憾,没有尽到做儿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甚是遗憾的是别离时,母子俩还各在一方,错过了儿子的成长过程。战乱连连,家人杳无音信,从此孤守异国他乡,我想这是最痛苦的,但他并没有就此低沉,而是潜心于学术研究,虚心问教,为人谦逊,说实话,做事实,不仅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而且也得到了同道的异国学者的认同。“不如意者八九,与人言者二三。”辉煌后面总有许多说不尽的悲伤,和蔼的笑容后面有多少心酸,也许只有季老明白。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季老人生的格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淡人间冷暖,顺其自然,随意而安。不在乎别人的说什么,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在原则。一生勤俭,洗了发白的中山装,十八年了还是舍不得丢,季老总说“整洁就最好”。人生在世,一切外在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消逝,日渐褪色,不变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东西,这才是最珍贵的。
耋耄之年,仍坚持读书,积极向上。我想季老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束曙光,在他的眼前闪烁,为了不让它离自己更远,他选择了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始终相信人生若想成功必经过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其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到了拐角就退却了,殊不知向前一步就会看到希望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