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湖涵碧(原创)
《女孩 》
爸爸妈妈,你们听见学校的铃声一直在叮叮地响吗?
那就是它一直叫女儿去上学呢!
老师在学校里一遍一遍地点女儿的名,
女儿多么想端端正正的直起身响亮地回答一声“
到。”
女儿不想这么小就被拴在家里,
女儿想学校的课桌课椅,
老师身后的黑板上多一笔粉笔印儿,
女儿面前就多一条亮堂的道。
这首诗,是我们今天下午出去玩的时候,女儿在车里给我朗诵的一首诗。听她念完,我已经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了。我从来不知道,这孩子内心有这么隽秀的一面。
当时她在车里念第一句的时候,里面的一个让我有些别扭的词,使我误以为这妞又在恶作剧。于是我打断了她,并问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她认真跟我解释之后,我才发现这妞这次真的是在用心创作。我为自己刚才的鲁莽,突然感到有些内疚。于是赶紧收拾好心情,调整好状态,重回倾听朗诵的姿态。
女儿看到我们状态回归,兴致高涨起来,越朗诵越带劲。听到最后那两句,我忽然觉得整首诗活了起来。若非亲耳听到,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女儿亲自创作的诗。
女儿一岁时我就陪她读绘本,一直读到幼儿园毕业。小学入学前,女儿的识字量已经非常丰富。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在她读小学之后依然继续保持着。每天放学后她总是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上半个小时,才会去写作业。
女儿从来不用让别人催着去读书,她每天一本又一本地看,家里满满一书柜的书都让她看了个遍。还不够的时候,我们会带她去图书馆借书来看。
看来女儿这么大的阅读量时,我内心是欣喜的。可是看到她与阅读量不成正比的写作水平时,我内心又是崩溃的。不知道这孩子看书都看了什么?优美的词,文雅的句,都一扫而过,完全过滤掉了吗?
我有点怀疑女儿看书是不走心的,有时也会宽慰自己,也许这孩子的花期还没有到。
直到今天有幸看到女儿的诗,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看过的书并没有白费。在她心里,好词好句不是好文章的代名词。
幸好我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气,没数落孩子看这么多书怎么还写不出好的文章。幸好我还在等待孩子的花期,让她有机会自己去琢磨创作一篇好的文章是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