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杨澜一直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看过杨澜主持的节目,知道她不仅有端庄大气的形象,而且有过硬的才能和修养。 她在央视发展成为央视一姐的时候,毅然辞职,跑到美国去继续深造学习。不得不承认,杨澜是智慧的,在事业巅峰的时候没有被眼前的名利所束缚自己,而是选择按下暂停键,重新去寻找新的成长方向。
再看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舍不得放下执念,而被拖累。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一直拥有一个并不完全属于你,或者是并不适合你的东西,那么你一直拥有又有什么意义呢?学会舍弃,你才能更好地让自己清空,去拥有新的更好的东西。
最近几年,“断舍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极简主义的生活。也许有人会问,“断舍离”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做到?还有人问,我知道断舍离很有必要,但是怎么才算真正的断舍离?怎样做到呢?
书中作者说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为技术,也就是说,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但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通过对物品的取舍,转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必须放手,在这个过程中,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这个概念听起来很简单,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定期优化我们的人生,优化我们的生活,把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物清理掉,才能活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
首先:从概念本身,对物品的断舍离开始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穷的人在乎的东西很多,家里的东西也很杂乱,忙活在各种杂事之中,因为很多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有价值的,现在用不上,以后也准能用上,而往往有一些成就的人集中精力在有意义,感兴趣,想做的事情上,其它方面的干扰相对就少,往往他们就更容易成事。
缔造了苹果传奇的乔布斯,一生奉行极简主义,客厅只放了一盏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身上穿着的永远都是灰色T恤……电脑硬盘再大也有极限,当储存太多没用的“东西”时,就会拖慢它的运行。人生也是如此,人的精力有限,选择少专注反而有收获,选择多,投入不够,反而更迷惑了,最后整个人乱了,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唯有放下对物质的执念,轻装上阵,前行的脚步才会更轻盈。
其次,断舍离,需要目标。
我之前在探索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时,以为自己可以是万能的。看见这个东西觉得自己能做,去做的时候,发现挺难,做着做着就坚持不下去了,然后又看见另一项似乎自己也能行,不断的在各种事情上跑来跑去,浪费了时间。
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就会利用你的大把时间,最后使你变得整个人筋疲力尽,什么也做不好。因此,我们应该对生活有所判断,懂得取舍。理性的判断我们要做的事情。在短暂的人生里,学会做减法,学会放弃那些不重要的事物。利用剩余的时间做真正对你有益的事情。
最后,断舍离,选择正确的痛苦
选择正确的痛苦,才有可能有更好的未来。
正确为什么需要痛苦呢?因为很多正确的事情,在一开始需要面临痛苦。比如,锻炼身体,是反潜意识想要舒适的状态,每天坚持运动更难。比如,创业过程的各种选择,考虑长远,考虑格局,正确的事情都是很难的,难就是需要穿越痛苦的。比如,每天规定自己要有多长时间的阅读时间,那么就不能用这些时间来娱乐和消遣,放弃即是满足也是一种痛苦。
当你选择吃正确的苦,以后被动的苦就会少很多很多。
《菜根谭》有云:“才就筏便舍思筏,方是太平道人。”意思是:过河之后,能放下竹筏继续前行的,才能成为不为外物所累的道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与放弃的过程,学聪明人,不断的做断舍离,会活得更轻松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