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千多年的神学。民间信这个,也依靠这个。中国则不是,我们是依靠氏族,也就是家族,遍布乡间的祠堂就是证明。
我们是农耕文明,经过“编户齐民”,人不能随便移动,乱窜的除了商人就是盗匪。所以士农工商,商人不受官府待见,社会地位很低,有钱也不行。
家是什么?家是一个锚点,钉在一个地方,几世几代人住过,房子和乡村的路,就像核桃一样被盘出来了,焕发着一层光泽,成了爱和德行在人间的代表。
如果几年换一个地方,心就不安稳,觉得自己没有家。漂泊无依。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家再上升就是国,这也是没逻辑的事,家怎么变成国了?什么时候变成国的?估计是科举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传统里没有“啃老”的概念,大家说这是“蒙祖先庇佑”,光明正大的啃,老人和孩子都不觉得有问题。直到今天,大多数的父母仍然觉得应该给孩子备好“婚房”,如果没有能力,自己觉得愧疚。
有些三十岁的孩子因为这,还对父母发牢骚。真是求仁得仁。大哥别嫌弃二哥。
因为城市化是这十几年来的新鲜事,在他乡购买房子也是新鲜事。可一千多年的思想积淀,让大家觉得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很不靠谱。简直就是开玩笑。
我们说思想叫“传统美德”,也可以叫“被大脑绑架了”,买屋背一辈子的债,其实怪不得任何人。勉勉强强可以理解,因为人必须活在一个结构里,这个结构是:“房子”=“家”=“婚姻”=幸福人生。
蜘蛛能离开蜘蛛网吗?不能。离开网它吃撒花撒?那它能织一张新网吗?挺难的,我也做不太好,我们的下一代或许可以。
希望可以。那样当它回首往事时,既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它会骄傲的说:我可是一只蜘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