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18、中19、讲11,吉红坚持读书分享打卡第844天。
今晚聆听了一场咨询展示,主人公的焦虑也是我的。面对孩子中考,想想看也是人生面对转折的一个拐点吧,虽说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但面对选择和应对的时候,我想我们都会比孩子还在意、比孩子还紧张、比孩子还焦虑、比孩子还担忧。
所以,我们要学会时时觉察如何传递、如何表达、如何说出来。在焦点解决的“语言场”里面,我们一直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怎么说?”比“我们说什么?”更需要引起我们关注。
虽然我们不能总是过分强调“语言的技巧”,因为那样会给人一种焦点人经常玩弄把戏的味道,但掌握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即如何说)所得到的沟通效果确实是截然不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
我们与孩子沟通后有时会这样反馈给父母:
“你孩子说他最讨厌你不停地唠叨!”
“你孩子说他最喜欢你允许他把话说完的那个时候!”
我们其实讲述的是同样一件事。不过我们很容易想象出对这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可能得到的回应。对第一个表达最常见的回应是父母首先成为防御性的,然后就会进入辩论赛。相比之下,第二种表达则可能有助于父母记住她/他对孩子所做的那些积极的事情。这种积极的记忆甚至可能会触发父母记住更多要做的事情。
我们总说,焦点解决采用的是一种“合作性语言”(Collaborative Language),上述就是一个合作性语言的例子。当然要掌握合作性语言不仅仅是要学会一些语言技巧,更要领会掌握和时时觉察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背后的价值和信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