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大学新生入学仪式的主题是《我为什么要学医》。
当时由于对大学充满新鲜感,加上当时环境的渲染,我问了身边几个同学为什么他们要学医。
没想到得到最多的答复居然是“不知道,我父母叫我学的”;其次则是继承衣钵。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心中一直都有答案,而且非常明确。
我之所以会踏上中医这条路,其实是有一段机缘的。
1、机缘
我六年级的时候,高烧39℃,从地方门诊到大医院,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星期,都是打点滴的时候退了烧,但没过多久很快又烧起来,一直反复不癒。
在十五年前,一周四五百元的医药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得了的,基于经济压力和我毫無起色的病情,坚信西医的爸爸,最终也只能听从我奶奶的建议,找了当地一位中医。
我已经不记得那位中医师姓什么了。
只記得不太老,四十来岁,自己家做的诊所,客厅并不大,十几人在候诊就已经显得特别拥挤。
房子布局很简单,一张桌子,一支笔,一叠空白的处方单,桌子角落上还放着一本本比砖头还厚的医书;桌子隔壁是百子柜,妻子负责抓药。
就诊流程很简单,医生仅用三根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问了几句就执笔写处方了。
即没有用温度计量体温,也没有用听诊器,更没有大型仪器的检查。
这些都跟我以前所接触的看病方法完全不一样,对于第一次接触中医的我来说都显得特别的稀奇。
“X医生,你都不用量一下体温,用一下听诊器吗?这么简单行不行的啊……”我爸既着急又疑惑,更多的是一种不信任的语气。
“没见我正在开处方吗?先不要嘈!!”
“什么态度,有什么了不起的,看不好要你负责... ”我爸细语到。
“伤寒而已,一块五,回去马上煎药给他喝,然后用被子捂一身汗就好了。”医生交代道,“这里是两天的药,今晚喝药后,要是到了明天晚上没有再发烧,那就代表病好了,药就不用再熬来喝了,情愿浪费也不要过量,切记”。
说完把处方交到他妻子手里后,就示意下一位病人过来了。
就诊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五分钟,当时的我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病就看完了。
当天晚上,我爸很不愿意让我服药的,没有做检查不再说,看病速度又相当的快,觉得很随便,并不靠谱。
但是在我妈和奶奶的双面夹击之下,还是把药煎了给我喝,并且听医生吩咐,给我捂了一晚上被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退烧了。
“你们先不要这么开心,之前打点滴不也是退烧很快,但是不久也就复发了啊。”我爸依旧持着怀疑的态度。
一天过去了,只见我的精神越来越好,没有要复发的迹象。到了傍晚,基本可以确定,病真的完全好了,全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2、反思
自从那次之后,我就有了这样的疑问:
“西医不是最科学的医学嘛?那可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医学啊,为什么花了几百块都没把我治好,而且还查不出原因。”
“那个被誉为是‘骗子’的中医,居然用1.5元就把我的病治好了。并且没有复杂繁琐的检查,单纯用三根手指就可以下诊断、开处方。怎这是怎么做到的?怎么会如此的神奇?”
从此,我就对中医这个职业充满好奇,被它的高效、廉价、神秘所吸引,并认定了中医就是我以后需要从事的职业。
3、如愿以偿
八年前,我如愿走上中医这条路,其间所经历的事情与大多数同行一样,有艰辛、有欢乐、有自豪、也有挫败。
在我离开校园之后我才明白,决定踏入医学这一领域的人,大部分都跟我一样是有一段能触动自己的机缘。
知乎上有一个匿名用户是这样说的:
2015年7月,妈妈接到电话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正在抢救,因为不在同一省份所以当我们赶过去的时候爸爸已经被通知抢救无效死亡。
当我去医院开死亡证明时医生打开病例薄,同一天十三个人死亡,突然觉得在医院生命如同秋叶,让人无助。那一刻我突然想好好的学医。
而那些因为父母而学医的,很多也在实习的时候便产生转行的念头。
无论去留,并无对错,都是对医学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
尽管当今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相对恶劣,各级医护人员也怨声载道的情况下,有很多医生选择了坚持。
我深信,那些坚持下来的,在他们内心深处,对医学是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情节的。
为医者并不容易,但我们坚信,只要白大褂还穿在身上,就要对生命负责。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那位中医师,虽然他算不上是我的启蒙老师。
倘若他没有出现,我从小也就不会对疾病与生命之间的微妙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会不会踏上医学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