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春节自救指南》合唱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相信你也都看过这个视频了。
广大在外学习,工作的青年人看过视频,内心肯定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心情。叫好吧,这视频明显是在安慰我们;若说有一种无力感吧,貌似这只是过年的一个“小”插曲。过年的主题还是与父母团聚,与老朋友把酒言欢,与故乡长亭对晚。
1
考研结束以后,最后一个寒假就来了。在学校把考研期间欠的电影补上,从图书馆把资料收拾好了拿回宿舍,完成专业课程欠下的各种作业,把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一一平铺开,检查一番。把坏情绪统统丢掉。放松心情,准备回家过年。
来自长辈们的关心马上来到:
叔叔:工作找到了吗?
我:找了几个实习,但是是年后的。因为年前在考研,就没有实习。
叔叔:你妹妹可是已经工作喽,考上了建设银行。在市里工作的。男孩子,更早尽早成家立业啊!
我:嗯,那不错啊。
这是一种关心。
姑姑:考完研了吧?
我:嗯,是的。
姑姑:那假期好好休息一下吧,也要注意准备复试哈。有空出去玩玩,姑姑给你点启动资金。顺手拿了个红包给我了。
我当时的回答不太好形容。用一个表情包来表示吧。
这也是一种关心。
2
在很多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我一个朋友A,父母经常拿邻居家的女孩来进行对比。说女孩不让父母操心,从小学习一直很好,在家里勤快,不早恋,大学里拿奖学金,毕业考了家乡的公务员。
这个女孩的轨迹,就是很多家长最安心,最想让孩子走的路。
家长总是一切求稳,安安稳稳的人生,铁饭碗,24岁结婚,26岁要孩子。这些都是既定幸福路线。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们并不管。
是因为家长不爱孩子吗?有可能很少部分就是(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为什么了)。当然大部分不是。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那一辈的生活环境,进而家长们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造成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国企公务员的铁饭碗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生活温饱,不至于饿肚子的保证。想改变父母的观念已经不太可能了,当然有一部分非常开明的家长不算。
那些长辈亲戚们也都是想炫耀自己,贬低别人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吗?可能也有,但是肯定想表达关心的占多数。然而为什么他们总是问我们的隐私问题,或者说我们不好回答的问题呢?
这其实更容易理解。举个栗子:
前天去舅舅家,舅舅家的弟弟在上高二。我进他屋里,看他在玩电脑。
我:在玩什么游戏呀?
弟弟:英雄联盟,哥哥。
(因为对于英雄联盟不太了解,所以这个对话貌似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平时和他联系不多,我们家离他们家比较远。)
我:考完期末考试了吗?考得怎么样啊?
弟弟:考完了,还行吧。
当我意识到自己问了这个问题以后,非常吃惊。我为什么也和其他人一样变成了以这种问题关心别人的人了?
于是我赶紧结束了对话,告诉他继续玩游戏吧。就出去了。
好像不问关于中小学生考试的问题不知带该怎么对话聊天,好像不问大学生就业考研问题就不知道问什么,好像不问已工作的人的工资和结婚问题就不知道该谈什么。
由于你长期在外求学工作,长辈们对你不了解。和你聊天,在他们的世界,貌似能聊的不太多。考试,就业,婚姻于是都成了询问关心的对象。
3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到底该怎样应对呢?
1,首先心理上理解,认同他们。也许他们也并不想问这些问题,只是不和你说点话过意不去,和你说,又没有其他的共同话题。
2,正常的对话。问什么答什么就ok了。遇到涉及隐私,不方便回答的。就反问,把问题抛到ta女儿/儿子这个问题上。
3,如果还不奏效,请在和他共同的群里发红包。现在很多长辈微信玩的也很溜,可能看到红包就急着抢红包了。然后你抽身就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4,最后的终极大招就是在桌子上备好零食瓜子,如果遇到一直纠缠的亲戚。一问,你就来来来,吃零食;再问,你就来来来,吃瓜子。
送走亲戚长辈,最后就是和父母较量了。做一个棉花就好了,ta打一拳,落在棉花上。又来一脚,还是不见波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祝大家新年过的开心,没有熊孩子和“不懂事”的长辈打扰。哈哈。
推荐阅读:
我是任里昂(点击关注)
景观设计大四狗,专注于个人成长,高效能,自我管理方法论。偶尔分享摄影小心得。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