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儿童节了,就祝大家节日快乐吧,更新一篇关于《世说新语》里小孩子的文字。
聪明小孩真聪明
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做《聪明小孩真聪明》。这本书有个别名,叫做《世说新语》。里面净是些聪明小孩。
这些聪明小孩聪明到什么程度呢?我随便摘几个例子吧。
有的小孩啊,聪明善变,总有道理:
话说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的时候,正坐在父亲晋元帝膝上玩呢,忽然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就问司马绍了,说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离我们远呢?司马绍说太阳远,因为总听说有人从长安来,但是从来没有听谁说从太阳来。晋元帝身为国君,大概是觉得这个儿子天赋异禀,想晒给大家看,于是第二天又在群臣面前问了一遍。不料这回司马绍说,太阳近,因为现在我一抬头就看见了太阳,但是我看不见长安啊。(夙惠·三)
有的小孩啊,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
前面说的那个晋明帝司马绍,有个“布衣之交”叫做庾亮。话说这庾亮有个记室参军,叫孙盛。一次庾亮叫孙盛出去打猎,孙盛不知道怎么把两个儿子都带着了。庾亮在猎场忽然看见孙盛的次子齐庄,就问他“你也来了呀!”齐庄说“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言语·四九)
这个“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语出《诗经·鲁颂·泮水》,本来的意思是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鲁公出游。七岁的齐庄这里一语双关,将“无小无大”解释为大孩子和小孩子,“从公于迈”就是跟着父亲游猎。不仅熟读《诗经》,还能活用《诗经》,真是厉害啊!
还有的小孩啊,才思敏捷,怼起大人来毫不客气: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拜访威望有加的司隶校尉李元礼。入门通报的时候,孔融说“我是李家亲戚”。及席入座,宾客惊忙,这尼玛谁家小孩?李元礼就问了,我跟你是哪门子的亲戚?只见孔融不慌不忙,“我的祖先仲尼(孔丘,即孔子,字仲尼)曾拜您的祖先伯阳(李耳,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跟您就是世交了。”宾客皆赞许小孔融聪慧可爱。这时候有个叫陈韪的人放冷箭,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孔融应声就答:“想必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了吧!”(言语·三)
对,不用怀疑,这位孔融,就是让梨的那位。不仅聪慧,而且明礼。
要问这些小孩怎么就那么聪明呢?其实也很简单。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虽然没有科举制度,做官全靠家族的荫佑,但是那些所谓精英阶层,皇亲国戚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干坐着吃饭的货。如果谁家的儿子不学无术,那多半是要导致家道中落,沦人笑柄的。人祖上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社会地位,就这么断送你手里,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哪个家长敢放松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恨不得孩子出生就能背诗经,三天就会颂论语,长成清雅名士,传承家族门风。所以士大夫阶层的家长们,都是言传身教,日日授习。要吃饭?先背一段《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临到睡觉,再来一段《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毕竟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对他们的。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德行·三六)
谢太傅教育孩子,都是拿自己的言行作为孩子的示范。所以想让孩子聪明伶俐,可不是送上幼儿园上小学就完事了的。我估计那时候他们教子的责任都比现在的某些父母要大,如果他们也吃完晚饭就看电视玩手机,让孩子自己去做作业的话,夜里祖宗是要来戳他们脊梁骨的。
这本《聪明小孩真聪明》里还真有一例,说明了聪明小孩都是有家族传统的。
前面那个聪明的小孔融长大后,被曹操抓捕。捕吏前来带走他的时候,两个儿子(八岁和九岁)在院里玩耍,面不改色。孔融问捕吏,能不能保全两个小儿子的性命?儿子一听,便起身对父亲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没一会儿,抓捕两个儿子的人也到了。(言语·五)
讨厌大人真讨厌
中国古代还有一本书叫做《讨厌大人真讨厌》。这本书也有个别名,也叫做《世说新语》。里面净是些讨人厌的大人。
我们都是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长大的。孩子聪明,自然招人喜欢。但是现在国家都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了,不免会让他们遇到“自己家兄弟姐妹”的阴影。大人们,就是不断给你投下阴影的那个罪魁祸首。
然而最可怕的是,你自己已经很聪明了,却还有个比你聪明的兄弟姐妹。
晋朝尚书令顾和有个孙子叫顾敷,还有个外孙叫张玄之。可怕的是,两个孩子都能言善辩,冰雪聪明。一次到寺庙里,顾和问两个孩子,为什么佛祖身边的弟子有的哭、有的不哭?张玄之说,得到佛的宠爱,所以哭;没有得到宠爱,所以不哭。顾敷非得跟兄弟争一番,说,不对,应该是不动情,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言语·五一)
不过说到在兄弟的阴影下成长,怎么也比不过钟繇的两个儿子。
魏国太傅钟繇有两子,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小时候被魏文帝曹丕召见。钟毓脸上有汗,钟会没有。曹丕就非得让他们说,为什么你流汗了啊?为什么你不流汗啊?钟毓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一一)
还有一次,两兄弟趁父亲白天睡觉,偷药酒喝。这响动估计大了点,把父亲钟繇惊醒了。醒了的钟繇不动声色地暗中观察两小儿。他发现钟毓先朝躺着的父亲行礼再饮酒,而钟会不行礼,直接喝。对,钟繇起来,就又问啦,你们俩怎么一个拜,一个不拜呢?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不敢不拜。钟会就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乎礼仪了,所以我不拜。(言语·一二)
中国的大人们总喜欢把孩子放在一起比较,说你聪明,他比你还聪明,然后满意得意,大笑开怀。小孩子从小就要遭受这种比较的碾压,像顾敷和张玄之一样,小小年纪就什么都得争一下,一点也不可爱。更可怕的是,对孩子来说,这个聪明的兄弟姐妹,在大人面前的完美表演总是像个阴影,让他保持着沮丧。
别以为这件事“长大了就好了”,事实证明,在我们这里,长多大也逃不了被长辈拿来跟兄弟姐妹比较的命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言语·七一)
哎,魔咒,可怕。
本文标题来源于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