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子顺着看,是成人的历程;逆着看,就是人求索向道的历程。朋友把逆向过程描述如下:万象 -> 归纳 -> 三 -> 逻辑 -> 二 -> 不二 -> 一 -> 守一 -> 道,今天我们单说这个“二”。
当年朋友跟我分享“不二”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火是黑的还是白的?’其实当陷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的时候就偏离真理了,也许最终你能得到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不是终极的道,而是人心对客观事物的一个诠释。火当然不是白的也不是黑的,并且火当然也不是不是白的也不是不是黑的。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用二元论来阐释和理解。二元论甚至可以自己解释自己。我认为运用逻辑和经验等后天工具对大道的探索到此为止了。这里是世间法的尽头。作为一个智慧的“人”,理解到这个层次已经可以“解释”或者“理解”世间的一切了。知“阴阳”已是很高的境界。”这段话令我自叹弗如,仅摘录于此。
二,也就是知阴阳,等同于脑袋里安装了一个太极图模样的思维模型。在《中庸》中我们多次读到一对对很“二”的组合,比如教&学,道&德,中&庸。用很二的模型来理解问题,往往能帮助你更快解决问题。
比如上周读到孟子说的一句话:“苟于义有未通,即为道之未至;道有未至,即为教之未明。”意思就是如果读了中庸不明白,是因为对道的理解不够,要通过教来努力。
既然是对道的理解不够,为什么不努力去琢磨道,而要去琢磨教呢?
因为道&教也是一对“二”组合,用太极的图形来做比喻,这俩待在同一个圆圈里,你确实想把道的轮廓给勾勒出来,但是很难,所以孟子指点大家换个思路,当你把教的轮廓给勾勒出来,剩下的地方,也就都是道了。
这让我想起读过的一个小故事,父亲打发儿子去拼一幅世界地图,儿子很快拼好了,因为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脸,儿子先把人脸拼好,再翻过来就是正确的世界地图。
二&不二,这是很有趣的思维模型,当你学会使用它之后,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变得轻松了,也会更有信心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