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角度

今天工作效率蛮高的,虽然时不时随意聊两句。

感觉分时段做事的方法不错哦,10分钟,15分钟,25分钟。根据任务清单去安排,充实高效。今后要继续加油,更合理规划。一个字“爽”,发现如此下来,不只是心情好,头脑也很清晰,很多懒癌情绪抛之脑后。很多人做事前,都幻想困难重重,阻碍自己进入高效状态,想想真是很悲哀。

我们都说心理学家如何说,哲学家如何说,感觉以后会有神经学家如何说,想想我们不仅要从人性方面来剖析我们自身的各种问题,更应该从生理构造,神经脉冲等微观来解析人类各方面的劣根性。这或许才是问题根源,一下子点醒你,不是你的性格问题,不是你的认知问题,而是生理构造自然养成的某种思维惯性。如此这般是不是我们会转变的更直接更快呢,我想是的。

记得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一书中说“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从生理构造角度微观剖析下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种种问题根源,进而高效解决问题,少走许多弯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12,995评论 4 106
  •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
    团的花园阅读 10,922评论 0 19
  • 1924年4月27日下午,时钟即将敲响2:00,在纽约市阿拉玛克酒店的一间大房里,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亚历山大·...
    速兔阅读 4,290评论 0 0
  • 是谁,回首故国,叹问往事知多少? 是谁,独上高楼,望断了天涯路? 是谁,在春江花月夜里,投下风光旖旎无限情? 夜色...
    jingshui阅读 3,408评论 0 1
  • 夕阳慢慢带走燥热, 渐渐地 热风褪去 余晖中 色彩带来恬静 却似乎又夹带着……
    茹岩阅读 2,7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