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工作室布置了新的读书任务,我们全体成员要读的书目是《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这本书正适合当下的我,我的二公主上了初中,不在我的掌控之下了,到了青春期,我该怎么去教育他呢?以前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有很多聊的话题,现在我们在一起的少了,话题也感觉少了!我开始有些恐慌!看到这本书,我就如饥似渴看了起来,我想从书中找到解决我困惑的答案!
现在很多的父母有机会聚在一块儿,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好当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为什么孩子出了上了初中,不愿跟我交流了?
为什么孩子跟我说话那么难听?
为什么孩子总爱跟我们对着干?
……
我们的家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呢?书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大门上,一个人走了过来,拿一根铁棒连翘带砸,可是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开锁。另一个人走过来,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放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嚓”一声锁开了。等两个人走了,迷惑不解的大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锁,你却轻轻一下就打开了呢?小钥匙回答说:“因为我能深入他的内心”!
原来家长朋友们之所以有那么多困惑,都是因为没能深入孩子的内心,都是因为没能读懂孩子的心呀!
读完这本书,我也深有感触,很多的时候,孩子的叛逆,不听话,问题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我想对你说: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但是当孩子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了样子,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在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
前段时间头条上一条新闻,说一个初中的孩子犯了错,老师请家长到校,家长就站在学校的走廊上批评犯错的孩子,孩子一声不吭,最后纵身跳下教学楼!
还有一个小孩子也是初中生,在学校犯错了,老师让他的妈妈接孩子回家,妈妈一边开车,一边数落孩子,孩子极其委屈,让妈妈停下车,自己开了车门,纵身一跃,跳下了大桥,留下了捶胸顿足哭天喊地的妈妈!
这些悲剧的发生,都在这个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只能让孩子的心离父母越来越远!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可依恋的对象,所以读懂孩子的心,与孩子沟通交流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能与他们较劲,给孩子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
一、从生活上入手去改变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当孩子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需要帮助孩子客观的分析和引导就好了。
二、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要与青春期的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只会让孩子厌烦。
三、父母要学会“索取爱”
不少父母在爱的问题上只进了“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让孩子形成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向孩子索取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妈妈要学会撒娇,爸爸要学会示弱,尝试着让孩子来保护我们,让他们更有责任感。
四、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命令“你不要干什么”,“你应该干什么”“你不能做什么”……请把青春期的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
五、不要重复孩子犯的错误
孩子犯了同一个错误,不要“老调重弹”,批评要切中要害指明问题,然后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为孩子建立自信系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没有比心的遥远,更难的教育新进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
总之,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孩子和父母需要重新调整关系,使之变平等,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且不可和孩子较劲,父母要保持自我的成长,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说:“每个叛逆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肯长大的父母,。生活没有彩排,也不可能重来,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一拖再拖。”
这个世界上,父母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每个人都是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面对孩子会束手无策。为了孩子,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父母,父母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让我们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