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必须有物质基础,这就是养亲,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基本义务。
有了养亲,才能上升为敬亲、爱亲。这个物质基础必须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这样父母才能安心、放心,身心愉悦,才会健康长寿。否则,父母整天担惊受怕,怎能健康长寿呢?
《论语·里仁篇》有孔子说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簸必于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期盼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会去接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是无法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这就是孔子的理欲观。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会心甘情愿过着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深人思考。
社会有分工,职业各不同,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勇于进取,甘心奉献,才能从中收获喜悦和劳动所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所得孝敬父母,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品德、作风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在《孟子·离娄章句上》中也有近似的论述,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的这段话是说:侍奉谁最重要呢?侍奉父母最重要;守护什么最重要呢?守护自己,不使自己陷于不仁不义最重要。
自己的品质节操无所失,又能够侍养父母的,我听说过;自己的品质节操已经陷于不义了,还能够侍奉双亲的,我没有听说过。侍奉的事都应该做,侍奉父母是根本,守护的事都应该做,守护自己的品质、节操是根本。
孟子在这里说,人有两个根本:一是侍奉父母,二是守护自己的节操。如果丧失了节操,就不能够侍奉父母了。
儒家观点讲节操,就是非礼勿作、非礼勿说、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道德高尚,遵纪守法。
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是诚实劳动所得,不管物质财富有多少,只要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尽心尽力孝顺父母,父母就满足了,心里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