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加有爱 疫期伴“读”

致云伴读的信

由互加计划、上海嘉学院、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苏州半书房、彩虹花和阅汇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云伴读”计划于1月30日正式启动,至2月15日,“云伴读”:校长教师,17天,36本好书,35位名家、名校长导读,215691次课程收听,4500人参与打卡,而我有幸入成为前一百名优秀教师打卡成员之一,关键在于分享阅读思考。

伴读的36本书,我真正读过了也不过《论语》、《未来学校》、《教学勇气》这3本而矣,通过导读,读过的书有了更深的理解,没读过的书,有了非常强烈的阅读欲望,也知道该如何去读了。今年,我要将这些书都要细细地读一遍。一方面与智者对话,另一方面要完成自我吸纳。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回归教育实践进行运用。 联系教育工作实际、生活经历链接理论,运用会使书本知识变得更灵动。


吴校让我在35位名家选一位,给他写一封信。我认真地浏览了课程,一遍又一遍,对每一位老师的喜爱让我无从下笔。最后决定从朱雪睛老师开始吧。她我是新教育理念不仅代表她自己,还有朱永新、邱校长等,还有她所有的办学方法容易让我理解和效仿。她也是一个非常而执着的人,一路走来,没有一丝抱怨和气馁,坚持走新教育的路,办理想的学校。

她在导读《走,我们去找好教育》时讲,她带着女儿寻找教育,她不仅自己在寻找教书育人的方法,也在寻找培养教育自己女儿的好方法。平时在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就要注意学生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她的女儿在与她生活的过程中,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取决于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榜样的作用,母亲有长期坚持写博客的习惯等。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母亲,坚持阅读和写作都是必要的。

她在自己的银河小学,不断完善新教育理念,推出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家校合作共育,缔造完善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把文化渗透在校园里每一角落,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仪式感和探寻精神。“食育课程”让学生们学会吃饭,尤为印象深刻,体现了“生活即教育”,为教育不生活。

老师们也是三省吾身,写读书笔记,写教学叙事,使老师们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活,而在自己形成的共同体里得到不断滋养。每学期老师为校长写信、培训前的糕点、大会上的小信笺,让学校充满了人与人间的关怀和爱。

朱老师和银河的老师们,十几年如一日,守住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努力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最美丽的童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一年级的孩子怕上学怎么办?朱老师提出“开学第一周,我们不上课”,研发了以绘本、电影、童谣为内容的入学课程。这个课程,竟让孩子们“周六周日我也想去学校上学”。至今我从未听过哪所学校这样做,幼小衔接的工作基本都推给了幼儿园来进行。

听过朱雪读伴读《走,我们去找最好的教育》,第一时间,再次推送给了我的校长,心想一定也会深深打动他。我虽是幼儿园负责人,在园里如何实现朱老师所说的最好的教育呢?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国家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越来越关注,“强国必先要强教”,因此对于教育工作的实施应该从幼儿教育开始,我们幼儿园就将一日生活纳入教学目标,排队洗手、文明就餐、阅读习惯的培养,主题活动的创设与走廊、教室装饰结合。通过朱老师对银河小学环境创设,受到启发:我园也将围绕自身文化设计标识及显现标识的物品。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园徽、园旗、园风、园训、园歌、园服等,传播媒介(微信、微博、网络等等)。

课程设置:幼儿一日生活都是课程,课程离不开环境;课程模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环境是游戏化课程模式中一个主要的部分。突出乡村的特点,开发菜园子,林中鸟巢,具体想法还需进一步策划。真正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非常时期,

我们以非常的方式汇聚在一起,

请牢记,

我们是云伴读的追随者,

让我们用专业和信念、储备和积蓄,

勇于担当,

创新与改变,

去迎接春暖花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