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一大原动力,为了更舒适的生活,人类在为之努力着,从油灯到电灯,从扫帚到吸尘器,人类的生活在欲望的推动下一天天变得方便快捷。
于是就有人得出结论,懒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不可否置的是,如果没有“想偷懒”这样的想法出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会很缓慢,但是如果全世界都想着偷懒,那么世界更不可能会发展。
有的人是想了,做了,成功了,一劳永逸;有的人是想了,就只是想着了,依旧碌碌无为,等待着谁为他带来这样的便捷。
因此,懒是石油,勤是发动机,一通油扔在那一边,总不会自己跑起来了吧?
勤奋,老生常谈,在这个节日我又在提起这个话题,只是因为发现了一些现象。
有的人朝九晚五,和陶渊明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然后“草盛豆苗稀”;有的人则像是弹簧,被按动一下,蹦哒一下,就没动静了。
前者的勤奋不可否认,但是仍止于平庸的,这是努力了却没有用对地方,导致效率低下。
后者呢?
在现在的学校里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很多时候都睡得很晚,有时候半夜一两点都还在写作业,似乎是国家减负没有效果?但是总有一些人能很早的写完作业,除去个人能力差局之外,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
劲往一处使,效果才能最大化,很早之前就是通识,有人却偏偏不愿意做到,写作业写着写着就起来喝一杯水,拿起手机看两眼。写到十二点,“不想努力了,学习好累啊。”
不免觉得可笑,明明是自己没有努力,却偏偏要说自己努力了,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的认知锚已经锁定了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努力,或者说不承认自己没有努力。这是一种没有努力的努力。
想改变这种状态需要高度的自律,告诉自己还不够努力,给自己既定目标,坚持做到。
这很难,说实话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别人辛辛苦苦大汗淋漓做运动换来的多巴胺,有些人用一段短短的视频获得了;别人用尽全力艰苦卓绝得来的成就感,有些人用一盘无关紧要的游戏得到了。
如果单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一点和毒品的性质几乎完全一致。人类的劣根性在于懒,而懒同样能获得的快感,何苦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