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空格分隔): 思维升级
---
成长这个概念是从李笑来老师那里学习后把它拎出来的,自己有过模糊的意识,但不够深入,没有像老师那样能帮助自己。
#我自己是怎么有这样的意识的呢:
在校思考自己职业方向时只能从理论上想什么对自己来说重要,要追求什么。不管是做好自己丰富生命体验还是做不那么昙花一现对社会有用的事,共性都是自己的生长。
#老师的逻辑:
大多数人终生挣扎为之努力的目标——财富自由,是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是有路可以走也是需要走的,这条路实际上是我们遇见及实现各种可能性的人生之路。不论是通过能力积累实现财富自由还是迎接生命里各种可能性,最可靠的都是自己的成长。
#为什么我之前已经触碰到这个概念但所形成的的逻辑都不能贯彻:
##思考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
没有顺着触摸到的共性的概念——成长进行思考,重心放在推断这个概念的过程概念上——我要追求的是丰富自己感性体验还是做有用的不可替代的事,偶尔触发到的思考也只是把这个问题翻出来。一直没有进展,不知道是因为该话题远超自己思考能力,还是这些概念涵义不清,导致自己没有在思考正确的问题。日常生活的简单观察和推断,知道经济能力是大多数人终生挣扎为之努力的主题,有时还是会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但慢慢开始想向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发展发展可变现的能力。
##有了切实方向但没有以正确的方式行动
课余时间做了一点点工作方面的实践,尝试了自己有兴趣的方向,过程中有怀疑,也有因困难而暂停。大一自学会计入门,用自己习惯方法,阅读课本,简单做课后习题,学习应考方法不当,第二门没过就放弃了;尝试学习数据分析,跟着前人的书单,啃完一本入门统计学和两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书也没再继续。没有弄清楚学习主要目标,比如会计可以了解一些基础财务知识、数据分析要先培养对数据的感觉,一开始就跟着宏大的目标走,时间不多又没有学习环境和同伴支援很容易放弃。不过也算自主学习的初尝试。【4】急于获得可快速变现的能力,在校的学习生活并没有开心的收获,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用处少,自己没兴趣,所花的精力也渐少【1】。一个互为因果的循环。尝试多方面的事物也无可厚非,只是若没有有一定深度的领域,竞争力比较弱。
#这个原则的一些前置认知
##兴趣
我们经常会纠结于做自己该做的事还是喜欢的事,在大学考虑死磕专业课程还是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回顾自己大学的纠结,其实我现在也还是不知道怎样算更好的行动。上课占据很多时间,每天能专注的时间大概就那么些。如果把自己局限在专业内容之内,自己也没有其他好的信息渠道,那有可能自己会完全荒废。幸好真正鲜活重要的东西总是会绕在眼前,尽接收的慢,但一些浅尝也让自己知道还有其他选项可以探索。这或许是李笑来老师另一个原则———认为正确的原则就拼命践行的体现。阅历有限、认识自己和事物的能力有限,比较难认识要的是什么,容易陷入没有好的反馈就觉得不是自己兴趣、随便做做然后放弃的坑。通常需要思考自己兴趣在哪的,对目前所做并不满意,短期也没能力或机会进入兴趣领域(要是真的能辨别出自己兴趣、适合领域的话),这就形成一个死循环,没兴趣、做不好,其实也很难辨别因果关系,打破的方法就是先认真做好现在的事,以此作为资源换取,或起码知道自己没得到预期结果的原因,避免把自己喜好当垃圾桶一样,将惰性和学习机会都往里倒。况且不论我是否喜欢,这件事的价值就在那,能不能从中受益看我的行动。可以有所涉猎,只是起码需要有一项专精。现在给自己社会人的新角色,我的原则之一是选定的重要的事,做好再谈有没有兴趣,我还没能力辨别是我究竟是什么样子,是否和这件事八字不合。
##耐心
现状是无数之前的“现状”累积而成的,需要持续地改善目前情况才可能改善以后的“现状”
##成长概念的实质——能力的积累
待总结
#总结
没意识到成长既是终极也是贯彻全程的目标,可能理解的也不够透彻,实践的不够多。
#目前帮助我解决的问题:
##知识积累、现状(外貌审美)急切提升的焦虑
以前总是有很多待做事项,还没在一个主题上找到答案其他问题又袭来,需要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好的身体和美好的外貌,这种焦虑倒是贯彻我整个生活,和人交流觉得浪费时间,总觉得学习时间短又不知道怎么衡量学习效果。现在不急了,意识到认识世界和对美的感知,都是需要几辈子的。知道现状没那么容易改变从开始关注自己已经做出的行动开始,试着做出一个个有缺陷的成品。更容易识别自己的焦急情绪后,很少发生破罐子破摔计划全打乱的情况,比如今晚又怀疑学习的东西是不是太少,简单分析总体评价一下尚可【3】。
##工作选择问题。
知道我只能从当下入手获取更多体验对自己更深的认识所以先从自己已有的来。其实小到一项小任务,太过宏伟的目标容易放弃,有了一点框架然后从现有的入手比较切实,只是要记得定时核对总结。
##(这个还没太多实践)直戳目标地行动——有一点点概念即可、行动、获得细节认识改善认识、拼出框架、循环。让行动本身指向目标会更高效。
【1】 写作、记录有用的东西,可以帮助自己赋予(或者说还原、发现更贴切)其更多的意义(为什么要赋予意义——很多人一生也没能深入某个领域,某个领域的深入足以让一生精彩)。多去用获得更多受益也会让付出受益比不断升高。(不去用就总觉得没地方运用,生活中处处有这种死循环)
【2】 急躁状态下做的事容易变形,也无法积累。
【3】 还是有点疑问,成长是贯穿自己整个生活的,那每天几个小时学习之外的生活除了生理必须怎么衡量是否成长呢?重点在休闲时光与专项学习的平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