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3期“金”专题活动。
一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巴金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百年来的动荡变革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真善美。他的笔触细腻敏锐,文字简练富有力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巴金的代表作品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和《红楼梦》一样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小说以高家公馆为背景,通过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礼教的罪恶,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和民主主义的觉醒。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高家公馆是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家主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与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为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小说通过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等。作品中的新一代青年,如觉慧,积极追求光明和谐的生活,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巴金先生有很多经典深刻的语言:
1、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
2、月亮这样好,我舍不得睡。
3、夜来了,它却没有带来黑暗。
4、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5、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6、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7、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
8、可是过去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9、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10、我所要带给你的,是我底全量的爱,全量的温柔。
……
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时,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的离去让中国现代文学界失去了一位巨匠,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二
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的爱情只和一个人有关。曾经因为高寿,因为思念,他感到痛苦。
他曾经在文字中也写道:“长寿不是一件好事,是一种痛苦。”
1994年,是巴金生命走向衰弱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整理和校对《巴金全集》时,每天伏案工作八个小时以上。因为劳累过度,他在起身取一本书时,因为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了医院。
有一天‚他在与记者聊天时,悲哀地说道:“我半夜睡不着,就胡思乱想。我不能工作了,是一个废物、包袱。”不能工作是巴金痛苦的原因之一,另一个让他痛苦的原因,则是对妻子萧珊的怀念。
这一年距离他的妻子萧珊逝世,已经22年。
1972年,萧珊患了直肠癌,她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肝胆欲裂。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临终前她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
萧珊故去后,巴金将妻子骨灰一直放在枕边。他说:“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
巴金在晚年并不畏惧死亡,甚至只要想起亡妻萧珊,死亡在他心头更像是一种温馨浪漫的归宿。众所周知,巴金与萧珊伉俪情深。萧珊在他生命中给予了30余年的陪伴,而他用整个余生来怀念她。
巴金的好友冰心曾说:“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民国文人多风流,大多数人都在婚内移情别恋,只有巴金和萧珊的爱情和婚姻始终坚贞不渝,在那样的年代显得尤其可贵。
对于爱情,巴金十分执着,他曾这样说过:“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换一个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感情。”
巴金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对爱情的信念。
三
除了小说创作,巴金还积极参与文学出版事业,1935年在上海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和编辑家。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并从事了20年的出版工作,担任众多期刊杂志的主编。
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1957年一起创办《收获》大型文学双月刊。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
曾经有人说《收获》杂志是青年作家或写作新人通往写作之路闪闪发光的“金色殿堂”。
是《收获》通过“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为青年作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这种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不仅帮助了许多青年作家在文学界崭露头角,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收获》杂志的内容对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杂志中的作品常常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困惑和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关于文化、家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了青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挣扎与救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此外,《收获》杂志还通过其文学评论和读书会等活动,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青年人的文学素养,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见解的平台。
余华曾经说:“巴金先生的长寿给更多的青年作家成长的机会和时间。”正是源于此《收获》。
天地家春秋,巴金先生讲良心,说真话,读好书,做好事,有爱一切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