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文/陶蓉
被夕阳映红的云彩上漂浮着拖着线的风筝,压低的云层似乎隐隐存在着巨大的悲伤,渐压渐低,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翻开封面,“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地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漂浮着,如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突然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作者用这样一个场景带着我们进入了小说中----
在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是美丽和谐而又富饶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主仆,从出生那刻起,因宗教和种族的原因,他们就被贴上了标签----阿米尔是普什图人,是贵族虽聪明但性格软弱;哈桑是被压迫的哈扎拉人,目不识丁却勇敢正直。他们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也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 我们也看到了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父亲却不能承认哈桑,对哈桑的超常关注,对阿米尔的冷漠,也反映了人性灰暗的一面.
追风筝是阿富汗的传统习俗.每年冬天都会举行.哈桑为给阿米尔追回落下的风筝,而受到了阿塞夫的侮辱,懦弱的阿米尔却没有勇气出面救哈桑。阿米尔的心理也因此发生了巨变,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愧疚.阿米尔因无法面对哈桑的对自己的理解和原谅,为逼迫哈桑离开,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与钱,阿米尔的脆弱和自私又一次衬托出哈桑的忠诚.
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开始后,阿米尔和父亲逃亡到了美国,并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索拉雅.勇敢的索拉雅说出了自己不堪的往事,这大大刺激了阿米尔的神经,直到此时,阿米尔依然不敢面对曾经的罪恶.与拉辛汗见面后才明白当年的父亲为何会对哈桑格外的关注,这让阿米尔心中父亲的伟岸形象瞬间倒塌.血缘上的联系更加深了对哈桑的愧欠和内疚,阿米尔决心去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一个饱受塔利班折磨而引发自闭的孩子.明知道自己不是阿塞夫的对手,但此时的阿米尔心里是无比强大的。
当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去放风筝,就如同哈桑当年无数次为他所做的那样,撒开腿,冒着雨和一只绿色的风筝一争输赢,这一切只为博得索拉博嘴角一边微微翘起.
从苏联入侵前一直到今天,阿富汗人苦难的命运,并没有改变人们心中的传统,尽管幸福和快乐都被剥夺,人们也永远不会停止对心中的追求,作者也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阿富汗的种种不公和鄙陋,种种苦难和暴行,也没有刻意嘲讽,还原并理解在这种大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和悲伤,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溪流,汹涌澎湃的越过急滩,冲出峡谷,最后变成宽广的河流。
在阿米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曾经影子:身处困境、无法自拔,不愿面对、只会逃避……最终我能够走出来并能看淡种种来说,是一次重生的炼狱。生的意念在心里冉冉升起,让我重新树立起目标,并为之而努力,这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