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于记录第一次阅读《恐惧与战栗》后一点粗浅理解和哲学老师笔记整理。
克尔凯郭尔从未将自己当成一个哲学家,他认同的身份可能是一个罪孽深重,充满反思的基督教徒。他的作品没有其他哲学家艰难晦涩的概念术语,反而,通过通俗的描写,向人们述说着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思考,以至于对人们产生某种影响。
一.生平
克尔凯郭尔的人生进程和其哲学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他的哲学本身就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而在其中,老克尔凯郭尔,一位富有而虔诚的羊毛商人对克尔凯郭尔的一生和思想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早期严格的教育管制,集沉郁的宗教信仰和充满创造想象力的色彩于一身;在离家外出求学中,得知其降生秘密-为父亲在丧偶后与女仆通奸所得。此事严重动摇了克尔凯郭尔对其父亲,甚至上帝的信念。此前父亲看起来十分严苛的宗教行为此时看起来反而无比虚伪。于是他的生活更为浪荡,甚至犯下和他父亲一样的罪孽-通奸。在他24岁与Regina订婚后,他又经历了一段极度怀疑的日子。他深陷于是否保留罪孽秘密的纠结中。在一系列反反复复的之后,他毁掉了婚约。在其后两年间,他出版了14本著作。
二.三种人生
在克尔凯郭尔的早期作品中,《或此或彼》《Either/Or》和《恐惧与战栗》《Fear and Trembling》中,克尔凯郭尔描述了三种人生境界(Spheres of Life): 审美人生(aesthentic life), 道德人生(ethical life),以及宗教人生(religious life).
在审美人生中,人追求的无非是声色犬马等具体事物带来的特定感受。人生就是不断寻找新奇的过程,也正是因为此,每一次重复寻找都会导致快感的下降。审美人生不可避免的陷入无聊(boring)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挥之不去的boring,人们不得不投身于某种普遍性的原则(universal principle)下,这便是克尔凯郭尔提到的第二重-道德人生(ethical life)。这个道德原则就是一本普遍适用的人生指南,它是道德守则中Lonely Planet. 这种道德原则是间接的,计划的,你需要将自己和具体事务隔开。你可以由此降低对生活外物的依赖,获得一种(至少道德上)自足而无所依的状态。然而,毫无疑问,导致的是则是与世间具体事物的脱节,更关键的是与这个世界本身的具体性(particular character of the world)的脱节。
由上面可见,审美人生只有具体没有普遍,道德人生只有普遍而没有具体。那么有没有一种人生既有普遍原则,又能保持对具体事务的联系呢?
————这便是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中提出的第三重宗教人生。
三. 信仰
克尔凯郭尔通过《恐惧与战栗》这本书探讨信仰的问题,帮同时代甚至后代人理清这个概念。
在书中,克尔凯郭尔重述亚伯拉罕的故事。亚伯拉罕为什么能够成为上帝选择的那个人?亚伯拉罕的伟大之处在于何处?亚伯拉罕和另一个教徒那啥儿子的行为为何两者诠释不同。由此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
首先克尔凯郭尔通过将自己比做那个上帝选择的人,以此来想象拥有信仰之人的内心,他却发现他完全不能理解亚伯拉罕的行为。他可以在接受上帝旨意后,回家虔诚的准备祭祀,然后赶往Mount Moriah,献上自己的儿子。此时,他是已经接受了儿子的死亡,永恒地痛苦但是平静的接受了。
某人通过沉思那故事的结果就可以被感动的拥有信仰,那他就是在最初的信仰活动之外欺骗上帝。人们描述信仰,坚持信仰,小心不要为之摔跤却并不能造成信仰。造成信仰的是荒诞。人们永恒的放弃了一切(无限的弃绝resignation),却依靠着荒诞又重新赢回了一切。
信仰不是一种特地追求的事情,而是人们在无限的弃绝中,才意识到我永恒的有效性。唯有通过信仰一个人才可以说把握了存在。凭借着荒诞,承认着这种不可能性,却依旧相信着对于上帝而言一切皆有可能的事实。